上海贝岭-半导体 广告 7届电机产业链交流会 广告 2024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峰会2 广告 产品库2024A3 广告

财务悬崖、投资圈套 光伏界很差钱

2013-01-14 10:57:48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摘要:  2013恐怕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债务违约及破产高峰期,光伏企业已无暇顾及技术或产能,更在乎战略选择、资本运作和现金流的管控能力。他们更愿意相信摇拥金者才能笑到最后。

关键字:  资金链断裂光伏技术现金流

光伏界最痛苦的一幕:企业还在,现金没了。

2013年伊始,“超日太阳倪开禄留下数十亿债务外逃”的传闻就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尽管倪开禄回国澄清了其“跑路”传言,但超日太阳现金流枯竭、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随之暴露,还牵出了海润光伏被银行抽贷13个亿的内情。日前更有外媒爆料,天合光能正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甩卖”产品以偿还即将到期的近8亿美元债务,很可能撑不过半年就会破产。

对于多灾多难的光伏业来说,开年不顺会否成为流年不利的先兆,我们尚不可知。但对于那些勉强捱过了2012“末日年”的光伏企业,2013年恐怕依然是生死存亡的高危时期。超日太阳、天合光能面临的“财务悬崖”,在盘根错节的光伏行业整体困境面前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放眼光伏江湖,是非成败转头成空,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人说技术为王,有人说市场为王,也有人说管理为王;但在行业寒冬的大背景下,除了现金,神马都是浮云。

现金为王

很多“80后”都乐此不疲地玩过一款电脑游戏--大富翁。作为经典的模拟经营类游戏,玩家可通过房地产、股票等多种商业形式赚取资金,并使用特殊道具获得更多利益。或许在理财意识淡薄的岁月里,很多人正是通过这款游戏完成了财商的启蒙。在游戏里,最让人抓狂飙泪的事莫过于被对手通过卡片将现金悉数存入银行,无论你手头还持有多少资产,如果到了对方地盘付不出买路钱,那就直接倒闭。

虽然只是一场游戏,但“现金为王”的制胜法则,却的确是商业世界里的金科玉律。现金流就如同企业的“血液”,只有让“血液”顺畅循环,企业才能健康成长。现金流支撑着企业价值;可以说,增进现金流就是创造价值。

放眼商界,凡是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无不对“现金为王”的理念推崇有加。海尔集团的第13条管理规则就是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股神巴菲特在投资决策中也喜欢看公司的现金流,并借助现金流贴现法发掘出可口可乐这样的蓝筹股。更有知名审计师直言,企业财务报表里什么都可以作假,惟独现金流的表格是可信的,这话虽然过于绝对,但也从侧面体现出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

财务悬崖

年终岁尾之际,美国面临“财政悬崖”的新闻也占据了财经媒体的首要位置。所谓“财政悬崖”,本质上就是政府财政常年寅吃卯粮,赤字规模扩大到债务违约的边缘,相当于公共财政的破产。企业的运作虽然与政府不同,但如果现金流枯竭,导致资不抵债的危局,那么也可以视为遭遇了“财务悬崖”。悲催的是,眼下的中国可能即将面临光伏企业排队“坠崖”这一系统性风险的全面爆发。

事实上,“财务悬崖”最早暴露的还是光伏龙头赛维LDK。去年11月21日,赛维因为亿元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清偿,被上海农商行告上法院,由此成为中国光伏业“债务违约第一单”。现在看来,这只是“坠崖”队列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page#]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中国光伏业的全面沦陷是自欧美对华“双反”而发端,但这一定时炸弹却是从各地引入光伏业之时就已埋下。在地方政府快速催熟、争相“造星”的野蛮生长时期,为了抢得行业头筹,地方对于光伏企业的资金输送不遗余力。有政府的授意和斡旋,大小各家银行对于光伏企业的融资需求自是有求必应;各路投资基金也是闻风而动,纷至沓来的送钱人群踏破了光伏企业的大门。对于企业来说,只消金口一开,坐等万贯资财滚滚来,那是名副其实的“不差钱”,手头还留那么多现金做甚?

然而江湖里有句话却始终是要应验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你动过刀叉,早晚你都会支付这顿饭的账单。伴随全球光伏业变天,曾经财大气粗的光伏企业开始感受到瑟瑟寒意。由于下游电池片和组件销售不力,上游原料供应商将赊销改为现金交易,无疑增加了下游光伏组件厂商现金流的压力;而组件厂商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给客户的结算周期就会放长,现金交易改为赊销。如此一来,底下抽薪、上面浇水,再旺的火也会熄灭。漠视“现金为王”的法则,终将为自身的轻狂付出代价;块头再大的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也能一击致命。

早在2012年初,光伏企业资金链紧绷的迹象就已经显现。去年一季度,A股79家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从2011年四季度的117亿元锐减至2.95亿元。雪上加霜的是,基金、银行这些往昔的金主对光伏业的热情已然褪去,企业再想借款周济,即便是领受了一番“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待遇,到头来往往还是空手而归。

投资圈套

自从中国光伏在欧美折戟沉沙,启动内需市场、消化过剩产能,被迅速提上日程。在此思路指导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从最初的5GW一路上调直至最终的21GW。在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动下,加之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确认,投建光伏电站似乎成为一个香饽饽。不少组件厂商在产品销售四面碰壁的困境下,一头扎进了投建电站的狂潮。然而,等到他们发现这只是一条耗费现金流的不归路,已然泥足深陷,空留一曲转型失败的悲歌。

其实,建光伏电站和生产光伏组件完全是两码事。电站建设需要更多的配套设备和前期投入,投资回报期长,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前期理性而准确的预估,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等待企业的只能是倒闭的风险。

另一方面,政策初衷再好,执行环节走样甚至异化,就如歪嘴和尚念经,怎么念都是歪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的政绩,往往罔顾自身条件或能力,不惜上演“请君入瓮”的把戏,游说光伏企业前来投资电站项目。一旦项目落地,许诺的种种优惠却常常难以兑现,后期配套工作也跟不上,留下企业“站岗”。

上述种种使得投建光伏电站事实上成为光伏企业的陷阱。广阔的市场空间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旦陷入只是耗费现金流。对于那些资金链已经捉襟见肘的企业,很可能没有回头路。

说到底,2012的世界末日传言虽已证伪,光伏行业最坏的时候却还并未过去。具有潜在杀伤力的隐忧,在于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债务违约及破产高峰恐怕还尚未到来。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技术或庞大的产能,而在于战略选择、资本运作和现金流的管控能力;那些拥有稳健安全现金流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度过这场寒冬,成为光伏江湖新的王者。

2013恐怕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债务违约及破产高峰期,光伏企业已无暇顾及技术或产能,更在乎战略选择、资本运作和现金流的管控能力。他们更愿意相信摇拥金者才能笑到最后。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