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保障光伏企业生存的关键

2013-01-29 09:19:44 来源:半导体应用器件网

摘要:  前些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自从去年开始,产业逐渐步入“寒冬期”。有专家表示,短期内光伏企业仍会经历一个整理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但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方面狠抓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积极进军下游应用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正努力在产业“寒冬”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字:  新能源产业,  光伏产品,  光伏电站

前些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自从去年开始,产业逐渐步入“寒冬期”。

有专家表示,短期内光伏企业仍会经历一个整理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但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方面狠抓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积极进军下游应用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正努力在产业“寒冬”中生存和发展。

不断创新保持竞争力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纯抓某个阶段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需求,必须从整个产业链来入手,将原先单纯开发工艺的思路,拓展到在研发过程中就着手开发供应链。

“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晶澳太阳能CTO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才能实现企业独特的竞争力。”近日,晶澳公司世界首创的“晶枫”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实现量产,其转换效率高达18.5%。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纯抓某个阶段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需求,必须从整个产业链来入手。”刘勇说。“晶枫”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它用多晶硅铸锭的方法生产出接近单晶硅品质的产品,具有大投料量、低成本、低衰减、高转换率等优点。刘勇表示,通过和上游设备商合作,从硬件的改造到工艺的开发,“晶枫”技术耗时两年才完成,一经上市,即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对象。

“我们已经将原先单纯开发工艺的思路,拓展到在研发过程中就着手开发供应链。”刘勇强调,“技术再先进,没有高品质、低成本的设备和材料来完善供应链,也很难实现有竞争力的量产。为此,从技术研发初期,就应为后期的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因为光伏产品寿命长达25年,所以高转换效率的光伏产品还应尽量避免发电效率的衰减,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日前,晶科能源推出了全球首款双85条件下PID-Free(免于电势差诱发衰减)认证的组件Eagle,并投入大规模量产。其采用创新的电池片技术与组装工艺,即使在温度为85摄氏度、相对湿度85%的极端条件下也能够避免PID(电势差诱发衰减)效应。

晶科能源首席执行官陈康平表示,PID效应会直接影响电站的实际发电量和投资者的收益,低质量的组件甚至会使高赢利性的项目变成灾难性的投资。而Eagle组件的问世,将推动整个行业加大在产品可靠度方面的研发力度,确保在恶劣环境下光伏产品依然能够保证高效的功率输出。

以转换效率为核心,确保产品长期可靠的同时,国内光伏企业还在安全组件、高端情景组件、高智能组件和高工艺建筑一体化组件等特色产品的研发上下足工夫,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中盛光电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佘海峰告诉记者:“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能让光伏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中盛光电在法国克吕阿开发的2.56兆瓦农业温室项目采用最新的透明无框组件,很好地满足了客户对透光率的高要求,使该项目成为欧洲市场一个特色鲜明的案例。另外,其面向美洲市场推出了全新的交流组件,整体发电量较常规的光伏发电系统高出25%,已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屋顶电站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打好基础 谨慎入市

进入光伏电站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销纳库存,又能确保企业赢利而长远发展。但是作为生产商,还是应该在做好各环节的生产和研发的基础上,再谨慎有序地进入应用市场。

既能缓解库存压力,又能获取光伏电站发电的收益,抱着一举两得的心态,当下许多光伏组件制造企业开始布局下游应用市场,试图在光伏电站的开发和运营中抢夺一杯羹。

“目前随着光伏上游制造环节产能的严重过剩,企业都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这也是光伏产业的一种走向。”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认为,进入光伏电站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销纳库存,又能确保企业赢利而长远发展,不失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可取之法。“晶科能源从成立初期就把自己定位成全方位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单纯的组件供应商。”钱晶说,“夯实上游制造环节优势,延伸下游电站市场布局,正是晶科能源未来的发展战略。”据悉,目前晶科拿到手的电站项目已有200兆~300兆瓦,同时其也在申报各省的分布式电站项目。

“当前行业往下游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组件制造企业通过开发电站以带动主业的发展。除了经济上的收益外,此举还能让企业更加了解自己的产品,发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优化和改进。”刘勇表示,“但是作为生产商,还是应该优先做好主业,在做好各环节的生产和研发的基础上,再谨慎有序地进入应用市场。”刘勇介绍,晶澳太阳能一直在积极参与金太阳工程等电站项目的建设,但只是以供应商和集成商的身份,并不拥有电站。今年晶澳参与的电站项目总工程量预计将达100兆瓦。

“其实做光伏电站是个很复杂的事情,资金周转很慢,从报批、核准到建设、发电,没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做不下来。”昱辉阳光CEO李仙寿说,“这么多钱长时间放在那里,压力很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李仙寿表示,原来昱辉把目标定得很大,现在要适当控制,具备条件就做,不具备条件的,宁愿放弃。今年的电站项目能完成大概70兆瓦,明年可能会做得更多。

“我们很早便开始了从光伏制造向光伏电站服务的转型升级,2008年就在德国成立了专注做系统集成业务的公司。”佘海峰表示,“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产业链下游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电站服务业务为核心的独特商业模式。在行业震荡的大环境下,系统业务却为公司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益。”据悉,中盛在去年承建了罗马尼亚有史以来最大的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群,首批的21兆瓦现已顺利竣工。

从组件供应到电站EPC,再到电站投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正一步步完善在下游电站市场的战略布局。钱晶表示,希望通过从光伏制造环节向电站开发这种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尝试性的、健康的、可循环的新赢利模式,给广大光伏投资者信心。总而言之,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必不可少的。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