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专家解读光伏:新兴产业为何提早落幕?

2013-03-27 09:39:20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136

摘要:  毫无疑问尚德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标杆旗帜,其过山车般的企业浮沉过程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光伏这个新兴产业提早落幕了?

关键字:  尚德光伏新兴产业

毫无疑问尚德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标杆旗帜,其过山车般的企业浮沉过程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光伏这个新兴产业提早落幕了?

新兴产业为何提早落幕?

从产能过剩看职能“错位”

【背景】

2000年,施正荣带着他的光伏技术和创业梦想辗转国内多个城市,寻找合作伙伴,最终落户无锡,创立尚德。创业之初,无锡6家国企集资600万美元入股尚德电力;2005年,为了便于尚德赴美上市,当地政府劝退6家企业;2006年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年中国首富;2010年,尚德产能达到全球第一。而今,尚德股价已从当年的最高90美元一度跌至0.47美元。

伴随这个光伏帝国没落的,还有屡遭质疑的企业内部奢侈浪费、管理层轻率决策、企业失信诈捐、利用关联企业损公肥私等问题。

【解读】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

尚德的发展经营过程,其实是国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疯抢的重要战略项目。由于国家政策扶持,这些产业可以申请到相应的补贴,更容易获得土地、税收、贷款方面的优先支持。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往往会许以低廉的土地厂房、税收的减免、低成本的上市融资等优惠条件。企业低门槛地进入看似是一种善意的政策扶持,结出的却是企业低成本产能快速扩张滋生的一系列恶果。

因为技术的进步无法与产能同步实现扩张和升级,供需矛盾就此形成:一方面,高新技术低水平生产能力被快速放大,甚至出现全国性、普遍性的扩张;而另一方面,技术成熟尚需时日,市场需求有限。合理的企业技术结构应该是高中低兼备,而现在却是“遍地小矮子,全部都亏损”。试想如果尚德不是当初在政府的“呵护”下扩张过快,而是随着技术进步水平提高稳扎稳打地成长,随时依据市场需求设计产能,或许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登高跌重。

为了体现政绩或自身利益盲目上项目,政府的“一窝蜂”带动了企业“一窝蜂”,不仅使新兴产业“未老先衰”,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极大地破坏了产业和市场的良性成长过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让经济患上了“虚胖症”,导致各地区产业高度同质化,恶性竞争,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如果不加以防控,盲目发展,甚至有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的可能。

[#page#]

调结构,反思政府主导模式

【背景】

2009年,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出台后,各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判断国际市场的变化,大力扶持本地光伏生产线上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光伏生产格局由此形成。我国光伏产能最高的时候达到60个GW(功率单位,代表十亿瓦特),但是目前只有20个GW在生产,全世界容纳量仅有30个GW。国内光伏行业利润率从2007年的139%下滑到目前的10%左右,很多企业债台高筑,面临巨额亏损。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

无锡尚德的风险不仅来自决策失误和出口受阻,隐患早在多年前光伏产业在全国遍地开花时就已埋下。由此应反思地方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上的误入歧途。

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光伏产业在中国引发的投资热潮,依然是由政府推动扩大投资的旧模式。这种投资只注重于规模和产能给地方带来的GDP,仍然是粗放型的,缺乏对核心技术的追求。由于未能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所以我国光伏产业尽管规模上在全球堪称翘楚,但核心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销售更是受制于人,一旦外部市场发生变化,企业订单急剧下滑,整个产业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全面危机。加之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过分看重产品技术先进性,而忽略市场的需求和容量,漠视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最终使政府借助光伏发电实现结构转型的期望成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反面教材。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占有突出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不稳定,更需要加倍谨慎、扎实地向前推进。首先,要解决各地政府主导的盲目发展、重复投资等共性问题,减少对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干预。其次,要顺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执行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增强调整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此外,要引导企业扭转急功近利,重规模扩张、轻技术革新的普遍心态,回归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轨道上来。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背景】

无锡尚德借助政府的力量,取得了众多银行的授信,规模迅速膨胀,但政府的力量再强大,却无法战胜市场。无锡尚德的破产敲响了畸形发展的光伏产业的警钟,它告诉我们,以“政府之手”刻意扶持一个产业,强求经济转型,不切实际,拔苗助长,只能使这个产业的发展脱离市场的正常逻辑,出现扭曲。

【解读】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明星:

政企分开谈了多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参与”的现象:政府很愿意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插一手”,企业也依赖于政府的扶持而愿意对政府“靠一下”,这一“插”一“靠”模糊了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分工,客观上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扰乱了市场秩序和商业规范的建设。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事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要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分工协作机制。对政府来说,必须加快职能转变,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政府要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市场机制的方式,不断扩大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提供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良好环境;所谓“减法”就是政府不要“越俎代庖”,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应交给市场,上项目、做投资要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句话,就是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要主动退出、坚决不碰,果断“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和经营主体,要更加自主地把握宏观经济和主营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基于市场规律合理组织、高效配置经营资源,加快实现主营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