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一季飘红难掩危局 后市继续扩大下游应用
摘要: 作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国内多晶硅产业正在经历着最为严重的,来自美、韩、欧三方的联动打压,虽然2013年一季度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但也难掩危局。一则是我国对外多晶硅“双反”初裁一再延后,二则是低于预期的光伏发电并网政策。目前进口多晶硅成量增价跌态势,未来形势十分严峻。
作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国内多晶硅产业正在经历着最为严重的,来自美、韩、欧三方的联动打压,虽然2013年一季度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但也难掩危局。一则是我国对外多晶硅“双反”初裁一再延后,二则是低于预期的光伏发电并网政策。目前进口多晶硅成量增价跌态势,未来形势十分严峻。
一、多晶硅价格温涨
2012年12月底多晶硅价格触底至11.5-12.5 万元/吨,2013 年初,持续冰封的多晶硅市场开始出现一丝暖意,连续三个月温和上涨后,市场价格已从最低的11.5 万/吨,升到14.26 万/吨左右,涨幅为24%。“双反”预期和下游企业补充部分库存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就供需而言,国外需求近期持续回暖,下游光伏组件出货量增加,而国内多晶硅生产商处于停产检修状态,短期内出现了一定供应缺口,为价格复苏提供了契机。
尽管价格温和反弹,但是目前的价格依旧不能支持企业复产。特别是进口价格远低于目前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让一些计划复产的企业望而生叹。同时,下游需求一旦再次缺乏支撑,将给计划复产企业致命的打击,加之“双反”预期的减弱和低于预期的光伏发电并网政策,多晶硅企业仍处于进退两难的阶段。
图1:2012-2013 年国内多晶硅现货价 单位:万元/吨 来源:硅业分会
二、产能产量
2012 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突破19 万吨,而在2013 年1 季度,国内产能仍维持增加的态势。预期随着新疆特变三期、南玻改造结束,国内多晶硅的产能将突破20 万吨。但是考虑到目前价格的实际情况,能恢复生产的有效产能不足10 万吨。
在产量方面,2012 年多晶硅产量为6.3 万吨,而2013 年1 季度的产量不足1 万吨,同比下滑50%以上,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从各个企业来看,目前也仅仅有4 家企业维持生产,国内多晶硅的实际开工率不足25%,国内多晶硅产业举步维艰。预期4 月份,包括中硅、永祥、南玻、瑞能在内的一些企业即将开工,2 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将有所提高,但企业的盈利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甚至不断释放的产能有可能再次打压刚刚回升的价格。
三、国外突击出口、多晶硅进口量维持高位
尽管商务部计划太阳能多晶硅反倾销初裁在4 月5 日前公布,并于2012 年11 月26 日启动追溯征税调查,但从2 月份进口多晶硅量增价跌的形势来看,国外对中国倾销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日益猖獗。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2 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991 吨,环比增加17.7%,同比增长4.9%,同时2 月份也是自2011 年以来,除2012 年9 月之外单月进口数量最多的月份。进口单价方面,2 月份多晶硅进口均价延续1 月跌势再创历史新低,大幅下挫至17.7美元/千克,环比下降4.17%,同比下降37.1%,较2012 年全年均价下滑30.2%。
图1 2012年和2013年多晶硅进口量及进口均价示意图 数据来源:海关
[#page#]
据2月份分国别进口数据显示,韩国、美国和德国是三家最大的进口国家,自韩国、美国、德国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7.5%。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1422吨,占总进口量的17.8%;从美国进口量为2860吨,占总进口量的35.8%;德国进口量为2713吨,占总进口量的33.9%;其他地区进口量为996吨,仅占总量的12.5%。从三大进口国进口单价来看:韩国19.87美元/千克、美国12.57美元/千克、德国21.6美元/千克。2013年2月份德国和美国的进口单价较2013年1月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21.6美元/千克和12.57美元/千克,而韩国的进口单价回升到19.87美元/千克。
图2 2013年2月各国进口量占比 数据来源:海关
值得业内关注的有两点:第一、2月份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单价仅为12.57美元/千克,低于德国和韩国均价的37%,且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第二、2月份从德国进口量飙升至2713吨,环比增幅为91.9%,进口价格也下滑至21.6美元/千克,环比下降13.6%。无论从美国进口多晶硅价格的迅速下跌,或者从德国进口多晶硅的量升价跌来看,国外倾销意图显而易见。如此低价已远低于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面对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恢复生产的希望十分渺茫。目前维持生产的企业仅存4家,开工率持续下滑。据统计,国内1季度多晶硅产量不足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50%以上,国内多晶硅产业举步维艰。
图3 2012年和2013年从韩、美、德进口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海关
图4 2012年和2013年从韩、美、德进口多晶硅单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海关
四、多晶硅行业“红三月” 依然难掩危局
多晶硅市场价格从2012年12月底触底价11.5万元/吨上涨到2013年3月14.26万/吨,涨幅为24%。“红三月”表现为温和的市场价格走势,即便如此也难掩危局的原因,则是“双反”初裁的延后及低于预期的光伏发电并网政策。摇摆在光伏上游环节的多数多晶硅厂商们,仍在痛苦观望。
[#page#]
“双反”裁定结果延期,市场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近期涨幅不大,目前还有放缓迹象。真正能让市场作出有利转变的关键还在于终端需求的实质回升。这不仅能带动中下游硅片企业及组件商财务状况的实质改善,还将间接促进上游产业的快速复产,化解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无疑是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今年1月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立了2013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的目标。但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国家目前公布征求意见的光伏发电政策低于预期,仍旨在对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再次洗牌,上游多晶硅行业必然也要经历一波痛苦的调整过程。
多晶硅目前的价格走势已经很难出现以前暴涨暴跌的情况。目前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仍会在停产技改中煎熬一段时间,部分存在成本优势的厂商会率先复产,而随着低质产能会逐步淘汰,产品价格最终会比较稳定,而利润率也将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五、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建议
多晶硅光伏产业发展至今,“两头在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国内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制于“两头”的制约,并且情况日益严重。尽管在光伏原材料端,江苏中能等几家企业已经尽力改变国内光伏产业依赖进口的局面,但是,国外企业的倾销行为正在不断的破坏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对美、韩、欧盟多晶硅进行“双反”也正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可以和国际多晶硅巨头抗衡、公平竞争的机会。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保护落后产能,而是要保护我国基础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内光伏产业原料的充足供应和市场价格的稳定,理顺国内光伏产业的市场秩序。
国内多晶硅“双反”已经获得了商务部、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多部委的支持,但在调查过程中,还是出现各种名目的突击进口,仍不断涌现出规避“双反”措施的途径。一些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出口光伏产品。
利用加工贸易的海关监管保税政策,规避多晶硅“双反”征税,严重削弱了多晶硅“双反”的效果。由于加工贸易政策规定,在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环节均不征收增值税,那么在多晶硅“双反”裁定征税后,加工贸易将成为规避“双反”征税的最大途径。
因此,在目前产业面临危机的时刻,要加快并完善对美、韩和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当然,长期来看,解决整个产业所面临问题,必须继续扩大下游应用,努力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
附表:2013年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