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MCU与市场主流处理器的优劣分析
摘要: 富士通半导体参加201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并展示了其汽车电子方面的新品。期间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受邀对富士通资深产品工程师 赵辉进行了专访,双方就微控制器(MCU)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富士通半导体参加201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并展示了其汽车电子方面的新品。期间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受邀对富士通资深产品工程师 赵辉进行了专访,双方就微控制器(MCU)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低功耗 灵活性 富士通MCU产品坚持不懈的目标
“富士通的产品架构方面主要是两大架构,第一个是富士通自有的8位、16位、32位单片机,另一个是以M3为基础的ARM Cortex-M3架构,富士通今年将会发布M0+、M4内核。”赵辉介绍道。
赵辉表示,富士通会把16位、32位单片机专注于汽车电子市场,而8位单片机专注小家电。其中M3系列产品有高中低性能方面更详细的细分,把高性能组做电机驱动、变频控制、工业控制等。基本组合、低功耗组合则做表计类、便携式医疗设备。富士通的产品不仅追求更低功耗,在抗静电、灵活易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
据了解,富士通下一步的计划是把M3扩展成M4、M0+系列,M4内核增加DSP处理器,主要针对机器人控制、高端工业控制应用领域。低功耗产品方面,富士通会推出M0+系列,针对的市场以低功耗为主,这是富士通一个长久的推广线,推广范围如国网电表、便携式医疗设备等。
在本次展会上,富士通带来的MCU产品有汽车电子的视频解码、3D仪表盘、32位单片机ARM Cortex M3。第一个方案是变频控制,运用单芯片,针对国内非常火热的180度变频行业做出的一个推广。
另一个是以太网的通讯,根据一些特定市场的应用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地建立以太网的学习模式。针对家电,如抽油烟机、洗衣机、冰箱等推出了touch功能,使得产品更美观实用、使用寿命更长。
如今在消费电子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谷歌眼镜或者概念中的苹果iwatch产品的发展,由于其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总离不开其中的一些,因此就会对其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处理器功耗也就要求更低。对此赵辉表示,功耗方面一直是富士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低功耗产品富士通有一个详细的划分及标准。如190(每兆赫微安)低功耗的产品,还有如需要睡眠模式或静态模式的产品。 富士通在近期也会推出一些在静态睡眠模式下功耗达到0.5微安的产品,针对国网电表、便携式医疗设备等一些低功耗产品也已开始生产。
富士通32位单片机ARM Cortex M3 演示平台
此外,M0+内核的产品功耗上会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富士通为了扩展产品线,会把低功耗产品延伸到M0+上面,做一些更好的低功耗产品。如手机、便携式医疗设备,使电子续航能力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富士通MCU与市场主流处理器的优劣分析
目前在32位MCU市场上大都是ARM内核产品,架构日趋单一。当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问及富士通的架构与ARM的架构,ARM架构相对于Intel架构主要有哪些区别和优缺点时,赵辉表示,其实ARM和Intel两者各有千秋。
[#page#]
ARM之所以容易被人接受,因为ARM架构的子令简单,整体运行稳定性也比以前的32位MCU要好。ARM在小型系统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功耗小,处理能力也不错。
同时,针对某个架构来说ARM与富士通并没很大的区别,富士通的架构虽然不像ARM拥有比较通用的内核,但是富士通的架构在处理、运算、编程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汽车电子方面,很多国际一线品牌还在使用富士通的16位单片机,因为富士通的这种单片机内核要相对稳定。
ARM是开放性内核,虽然编程环境更适合大众习惯,客户喜欢使用。但是在汽车行业的话,客户追求的是稳定,则需要的是富士通这种专业性的内核。
据赵辉表示:“个人觉得64位的MCU的代替32位的MCU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实64位MCU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的趋势来替换32位MCU。
在国内,目前32位的MCU基本够用了,并没有很强烈的替换需求,所以32位MCU在整个市场上还有比较长的生命。此外,64位构架要复杂多,成本要高很多,一般只在高端领域才会用。”
MCU发展趋势:专业化 细分化
处理功能日益丰富的今天,无论是消费电子市场,还是工业电子市场,高度集成化的趋势总是不可避免,同时人们对总成本优化的追求也一如既往,如此一来MCU集成其他IC功能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MCU的出路是什么?
对此,赵辉表示,现在的MCU市场越来越细分化,MCU的功能也要求越来越多,单一功能的MCU已很难占据一个很大的市场。当然事物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下子集成很多的功能。所以现在市场很多的产品依然是针对专业类型的应用加入专业的功能,而不是把所有的功能加在一起。比如有一些变频需求的客户,他们就比较喜欢富士通产品的变频驱动模块,而其他的如工业控制、普通消费之类的客户,这些功能对于他们来说就没用。
所以普通的MCU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单一功能的MCU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对于客户来说,如果我用不到那些特殊的功能,那当然还是选择普通的MCU了。
同时他还表示,目前中国的MCU市场主要是根据应用划分,比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类以及表计类等功耗更低的产品。其实每个行业使用的MCU都有其不一样的需要,有的需要低功耗,如电表、水表。有的需要MCU的主频快一些,如马达控制。所以需要根据其具体应用与需求来进行划分。
整体功能上的变化很明显,大厂商生产的MCU专业化更多,细分化更明显。富士通的划分以更贴近市场。
上世纪70年代富士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通信、半导体以及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问及在未来几年,物联网、新兴医疗电子、新能源等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MCU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富士通对中国市场做了怎样的规划时,赵辉对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表示,近几年,中国MCU在整体市场发展较慢,但整体市场更新很快。
ARM core在风卷残云般吞噬整个市场。之前的4位机、8位机等慢慢被淘汰了。新的ARM core操作更简单,友好的界面使得客户更亲睐。这对于推动中国的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MCU市场想要搭上这个快速的列车,必须要改变整体的生产制造模式,尽快地符合这个市场。
针对中国MCU市场的变化,富士通也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富士通把设计中心搬到了成都,在设计上融入了更多国人需要的东西。富士通在成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应用工程师也分布到了成都、上海。赵辉最后强调,在研发、市场、应用等方面,富士通坚持本土化战略,以便更加适应中国整个市场的变化。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