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2013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预测

2013-06-05 15:20:34 来源:网络 点击:1688

摘要:  在经历了2012年的调整与转变洗礼之后,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整体格局、利润空间、产品价格走势又将如何?还会形成哪些新的看点?

关键字:  半导体照明LED照明芯片

为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我们发起了“展望2013·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预测”调查活动,希望通过与业内同仁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共同触摸2013年的产业发展脉搏,展望产业发展新趋势。

本次调查得到了业内专家、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等众多人士的大力支持,以下是对产业链不同环节及不同方面的预测,根据调查结果及意见反馈整理成文,希望为业界提供更多启迪与参考。

产业前景乐观,投资回归理性,行业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

本次调查中,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增长状况依旧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且多数受访者对2013年的整体增长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其中,37%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将保持增幅在20%~30%之间,增速基本与2012年持平;29%的受访者则认为增速会有所放缓,即产业增产率将维持在10%~20%之间;16%的受访者选择了增速在30%~50%之间;另外,还有近一成的受访者预测增长率超过50%(如图1)。

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年增长率预测

图1 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年增长率预测

乐观预期的原因在于,其一,政策环境已成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应用端倾斜,再加上我国LED市场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半导体照明应用潜力巨大和全球最为关注的市场。示范应用项目等国家利好政策的助推为下一步LED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引领了方向,同时也使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在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获得了持续的动力。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920亿元,较2011年的1560亿元增长了23%,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也使2013年有望维持相对增长局面。与此预期相呼应的是,对于2011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低迷的LED照明市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出乐观的态度,认为伴随LED照明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的支持等积极因素的出现,市场回暖的可能性很大。

其二,近年来,我国LED照明产业的投资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2012年投资结构明显改变,外延芯片投资占比明显下降,而应用投资却大幅提升,进而成为半导体照明投资最为集中的产业环节,封装投资次之,但是在本次针对2013年我国LED照明产业投资的调查中,还是有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我国LED照明产业存在结构性投资过热,30%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整体过热现象,而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的投资量与需求匹配(如图2)。大量资金涌入半导体照明产业,推高了行业发展的速度,同时引发了人们对投资过热的担忧,但不管怎么说,随着2012年投资结构的调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投资会日趋理性,更加凸显应用领域的竞争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013年我国LED照明产业投资态势预测

图2 2013年我国LED照明产业投资态势预测

结构性过剩和产能释放,部分产品陷入价格竞争难以避免

上游产能过剩致使芯片价格一跌再跌,这是近年来一直困扰LED行业的重大难题,也使众多LED芯片企业倍感“压力山大”。在本次调查中,有73%的被调查者认为2013年LED上游产能明显过剩,更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随着上游产能的大量释放,市场将面临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产能释放过快与需求达不到预期的连锁反应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企业库存增加,引发芯片价格的继续下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预期,主要是由于各地政府对LED上游设备MOCVD补贴力度最大,引发MOCVD投资热潮,使得近年来LED上游投资过热最为明显,LED上游芯片经历了从2009年的供不应求,2010年的基本供求平衡,2011年出现供过于求,到了2012年已经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伴之而来的就是价格战的上演。

在之前的几年,LED的确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尤其是上游,不时看到大手笔的投资项目,但需求端的低迷,导致供需失衡,这种情况下,很多项目实际处于停滞状态,产能并未真正开出。从2012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已理性不少,展望2013年,倘或市场回暖,上游产能是否能被消化值得期待(如图3)。但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供需状态如何,芯片价格的下降将是大势,对上游芯片企业来说,要想在价格战中获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脚踏实地将具有更高品质和工艺技术的产品带给市场,拥有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体系,有立体的产品策略,才是得到市场的认可,真正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此次调查中,对于2013年芯片开发的主要关注点比起光效等指标,更多的受访者选择了可靠性,也印证了这点。同时,2013年将有更多企业开始注重品牌的塑造,不仅是靠低价走量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更将成为规模背后升起的力量。

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目前LED产业整体投资尤其是在外延和芯片上的投资过热,而且中国大陆外延、芯片厂商在专利、经验积累特别是专业人才方面都处于弱势,所以目前在此环节投资已不太合适,但一些市场运作较为成熟的企业仍值得关注。

2013年我国LED上游产能状况预测

图3 2013年我国LED上游产能状况预测

行业洗牌整合带来发展机会,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整合就是力量,而收购兼并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资本积累、资源占有、市场扩张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抢占LED照明市场,已然成为照明行业的共识。进入2012年,并购势头更加猛烈,这无疑将影响中国照明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照明产业的格局。在2013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格局将如何变化的调查中,62%的被调查者也都认为2013年并购整合趋势将更为突出。而在本次调查中,有24%的受访者预测2013年将会爆发倒闭潮。伴随强强联手、各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一道而来的,却是残酷的倒闭潮、淘汰潮。随着并购整合的加剧,一部分规模小、资金和技术实力不足、定位不准、经营不善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幸运的是,LED照明时代的来临也促使上下游企业联手搭桥抢市场。为了扩大竞争市场区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有着资本优势的企业开始积极寻求资源整合,试图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整合行业资源,透过收购、入股等方式拓展不同领域的产品线,以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之下,预计2013年国内LED产业深入整并之战将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的双向合作意向愈加明显,抱团取暖将成为主流模式。

现阶段,芯片巨头不断往下游延伸或寻找封装与应用的合作商加强战略合作,传统灯饰照明品牌厂商也都积极地转入LED行业,从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至渠道、品牌的全产业链整合,以求分得LED的一杯羹。而作为LED封装、应用垂直整合的企业,更加注重双头发展,一方面争取技术上的独立研发,往上游外延、芯片扩展,一方面利用本身的销售网络,积极构建自主品牌与渠道。

通过并购来快速实现自身的壮大,是很多企业做大做强的选择,小变大,弱变强,并购整合更像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行业成熟之时,对于企业尤其是小且具有某项长处的企业来说,更容易面临被收购还是独自前行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并购他者的企业而言,并购不是简单的购买,之后能否吐故纳新,顺利完成不同企业之间在地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融合,实现资源优势的内化至关重要。对于与行业一起成长的半导体照明企业而言,并购整合之路并不易走,其走向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从产业布局趋势来看,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以及较为集聚的几大区域格局,在2013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区域布局趋势的调查中,73%的受访者认为区域布局将更加集中,只有14%的受访者选择了趋向分散(如图4)。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建地区等几个产业发展集聚的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85%以上的LED企业分布在这些地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首批批准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上海、厦门、大连和南昌,则基本反映了这种产业格局。目前,这些基地和试点城市推动了整个应用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2013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区域布局趋势预测

图4 2013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区域布局趋势预测

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问题多,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随着LED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均把LED标准制定和检测技术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加以高度重视,以期占领国际行业标准评价技术的至高点,主导世界LED产业的发展。然而,LED在检测方法和标准评价上与传统光源和灯具存在很大差异,给全球LED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标准与检测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标准制订,强化检测、认证工作,把好质量关,树立消费者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

在本次调查中,38%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35%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促进已有标准贯彻执行的力度,另有27%的受访者认为加强标准的国际合作也相当重要,是争得国际话语权的基础与前提(如图5)。此外,检测方法和设备的研究、权威检测机构建设、检测结果的互认和比对、规范检测市场等均受到业者的普通关注。

2013年国内LED标准化进程最急需落实的工作预测

图5 2013年国内LED标准化进程最急需落实的工作预测

当前,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标准检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标准还只停留在术语、定义、测试方法、安全要求等方面,对于光源及灯具产品性能要求,已有国标指标相对偏低,与现有应用设计标准不配套或者未有国标。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标准,其内容的专业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考核,并且容易造成地方保护。

我国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规范整个产业,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和轻工总会等机构的引导下,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的协调下,积极开展研究和交流,根据LED特性和我国LED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了多项LED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LED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我国部分LED关键检测设备已达到了很高性能,为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CSA还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标准化委员会(简称“CSA标委会”)并得到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共性项目支持,其为标准制定提供的雄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有关2013年半导体照明检测最主要工作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将检测方法和设备的研究、检测结果的互认和比对、规范检测市场等三方面的工作,放在近乎同等的位置同样重视,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9%、28%、27%(如图6),由此看出业内人士对检测工作的关注程度之大。

2013半导体照明检测最主要的工作预测

图6 2013半导体照明检测最主要的工作预测

在检测方面,目前国家级检测中心数量过多,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测试方法、标准不一,缺乏LED标准光源,各检测机构测试基准未通过相关机构统一标定,欠缺国际测试比对,造成各检测实验室数据不一致和结果互认困难。再加上缺乏具备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测人员的素质和对检测设备操作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在此现状下,致使检测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方面存在困难。

在认证方面,面对当前国内认证与标准工作有所脱节,以及部分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与国际分类不相符给产品出口带来隐患的情况,相关专家建议,中国的LED企业不仅要取得国内相关认证,同时还要获得国际CB认证,二者应同时进行,由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而且还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因此,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在标准检测领域将逐渐加大完善标准检测认证工作的力度和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应从国家层面做出统一部署,协调各标委会对不同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产业界在标准规范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还应加强对国标的宣贯工作。

此外,由于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国标的制定过程较长,刚发布的标准已经落后于行业需求,因此,对于光源及灯具性能要求可采用技术规范或指南的形式,既对产品性能提出要求,又能够随着技术发展快速更新。

业界人士建议,下一步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检测认证实验室,组织定期的应用产品市场抽检机制;定期发布产品和示范应用检测数据;建立产品标签和节能认证工作体系;建立并完善标准检测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区域和地方检测平台的衔接和互动;建立网络式的检测平台,做好各级检测平台测试方法比对,实现测试方法和标准的统一。国内检测机构还应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对检测队伍的技术培训力度,全方位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测能力,助力国内LED企业达到国家检测资质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细分市场轮动,主体市场和竞争规则发生转变

本次调查中,有36%的被调查者认为,商业照明是2013年LED在通用照明领域增长最迅速的应用领域。其次是道路照明,有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它。而办公照明和工业照明几乎并列第三,各占比例为17%和16%(如图7)。可以说,目前商业照明已成为LED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且正以其良好的经济性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商贸中心、办公楼宇、机场车站等公共能源设施上。

2013年LED在通用照明领域增长最快的应用预测

图7 2013年LED在通用照明领域增长最快的应用预测

从终端消费者来看,由于技术进步较快,标准还不够完善,市场上的产品品类繁杂,好坏难辨,普通消费者选择困难,很难接受,因此LED照明若全民爆发,仍需时日。但从综合角度考量(如售价、照明时间、维修成本、整体规模等),LED照明产品在应用于长时间照明、批量性更换成本等方面上明显优于传统照明产品,因此,LED照明分层次渗透首选的就应该是需要长时间照明的商业照明、工厂照明、公共照明领域,随后才是逐渐向家庭主照明等领域渗透。

目前,LED在室内照明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商业照明领域,其中主要以装饰性照明为主。LED已经可以在很多场所代替传统光源使用,特别是大功率LED的出现,更加速了LED取代传统照明光源的速度,也使得LED室内照明的大面积应用变成了现实。

根据LED光源各种特有的优势,其在商业照明中的应用可谓是如鱼得水。比如,LED光源节能环保、无紫外线,就迎合了某些商家展示个性化光环境的心理,成为一些商家针对某些特殊产品展示的偏好光源。它全光谱的色彩范围很适合烘托专卖店和商场的气氛,且在局部照明、重点照明和区域照明方面的优势,能营造出其它传统照明电光源所无法比拟的高质量光环境,非常适合商业照明领域,如各类专卖店、商场等室内商业气氛照明。

再如,LED整合的光源具备全特性容易控制,可以创造静态和动态的照明效果,从白光到全光谱的任意色彩,可以渲染出一种强烈的娱乐气氛来,LED的出现给这类空间环境的装潢设计开启了新的思路,如娱乐场所、美容院照明等。

还有就是LED光源体积小、固态发光等特点也给了灯具制造商无限的发挥空间,他们将其制作成各式不同风格的LED灯具。而LED全光谱的任意色彩和动静态的照明效果的搭配,更可让它的装饰性和制造情调的功能在酒吧、咖啡厅等休闲场所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博物馆、美术陈列馆、商业性剧场、电视演播厅、舞蹈和摄影舞台、酒店、宾馆、会议室、多功能厅照明、展览会、时装表演场地、起居室和家庭影院等等,这些都是LED在商业照明领域中有良好表现的场所。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2013年LED在特殊照明领域渗透率最快当数医疗照明,农业照明次之,被调查者中有28%选择了农业照明(如图8)。目前,LED照明正在从景观照明向功能性照明,从户外照明向室内照明,从通用照明到特殊照明延伸,这是技术进步、社会进步的必然。而适合医疗照明的LED光源更符合可调可控、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是取代目前卤素灯、汞灯、氙灯的最佳固体光源。

2013年LED在特殊照明领域渗透率最快的应用预测

图8 2013年LED在特殊照明领域渗透率最快的应用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照明属于医用器械,有严格的法规和认证要求,在技术、安全规则方面要求极严,与普通功能性照明相比,技术风险更大。为此,对生产企业的准入许可审核应当更严格,但应不排斥非医疗器械企业如许可LED照明企业进入该领域。目前,国内众多LED企业中,其中不少企业在LED景观照明、功能性照明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由于它们不归属医疗器械行业,缺乏入门途径,这是LED企业进入医疗照明行业时必须要看清楚的。

国产芯片白光器件迈向130lm/W,决战照明市场有望

光效及价格是决定LED产品市场应用的两个重要指标。光效的提高将极大的刺激价格的下降,而价格的下降将使LED逐步走入各种照明领域。目前LED的性价比已使其在景观照明、显示等领域获得主导地位,但在通用照明领域,市场大规模的启动还有赖价格的下降与光效的提高。因此,光效的提高仍是业界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本次关于LED技术发展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乐观预估了2013年国产LED大功率芯片白光光效的产业化整体水平将达到100~120lm/W(如图9)。对2013年LED照明产品开发关注点的调查中,也有近40%的受访者认为应着力于降低成本的研究。

2013年国产LED大功率芯片白光光效的产业化水平预测

图9 2013年国产LED大功率芯片白光光效的产业化水平预测

半导体照明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LED的发光效率不断提高,实验室发光效率更是节节升高。中国大陆白光LED芯片光效的产业化水平也在2010年达到100lm/W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型Si衬底白光LED芯片光效超过90lm/W。相信未来中国LED芯片发光效率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深紫外技术、GaN衬底、GaN外延层激光剥离、Si衬底外延等方面也有可能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除了提高光效以外,LED在封装和应用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从产品上看,无论是半导体照明灯具还是LED显示模组,都不是简简单单地将LED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封装和应用环节包含了驱动电源、散热和光学设计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从应用上来看,LED灯具成本的降低将依然是企业的关注点之一,改进散热材料、灯具结构设计、封装形式等成为降低灯具成本的途径选择。

随着道路照明、室内照明等通用照明应用成为技术研发的热点,研究的内容包括光学设计、散热设计、驱动电源、灯具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等,研究的方向朝着提升品质、更高光效、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更多种类和更广范应用发展。硅衬底、OLED量产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LED技术仍然值得期待,在过去的十年中LED不断展露出其众多发展的可能,而在各种技术发展趋势中,智能照明技术炙手可热,成为2013年半导体照明最被看好的技术突破。日趋成熟的LED照明与移动智能设备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照明发展的一大趋势。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