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些企业也在“蛇吞象”!仅知道博通收购案就out了

2017-11-17 11:16:48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作者:黄扬芳 点击:1146

11月13日,博通收购高通的提议被拒。而博通在随后的声明中称其仍完全致力于收购高通,看来事情并未就此尘埃落定。对于这宗“蛇吞象”收购案,业界人士更是议论纷纷。但事实上,近年来,半导体行业“蛇吞象”的案例不在少数,除了博通之外,中国企业也在发起类似的并购。

博通收购高通 一波三折

11月6日,博通提议以每股70美元收购高通,具体方式为60美元现金加10美元的博通等价股票。同时表示同意高通继续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并承担收购后高通250亿美元的债务,也就是说,此次交易额将达1300亿美元。

到了11月14日,高通正式拒绝收购提议。高通董事会成员一致认为,博通130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低估了高通,博通的收购对高通股东利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博通随后表明,不会轻易放弃对高通的收购提议,并且,具体收购价格可以再谈,不排除进一步提高报价,博通坚定的态度足以证明将完全致力于收购高通。

博通成蛇吞象“惯犯”

众所周知,高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更是全球最大的行动芯片制造商,且拥有大量行动通信技术专利,依靠专利授权每年获得巨额收入。而作为全球知名通信芯片制造商,博通前身是美国计算机大厂惠普旗下半导体部门,依靠一系列并购壮大其实力。

目前,高通年营收为220亿美元,博通则为180亿美元,其股价大约是高通的4倍不到,总市值大约多出150亿美元。因此,这次并购也可视为又一次以小吃大。

那么,博通究竟进行过多少起以小吃大的并购案?结果又是如何呢?

其实,现在的博通是由射频前端器件领域的领先公司安华高收购而来的,只是收购后沿用了博通的名字。2015年,安华高的市值从35亿美元增长到超过300亿美元,并在当年斥资370亿美元收购博通,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笔半导体收购案。

追溯到2005年,KKR、银湖以及淡马锡资本共斥资26.6亿美元,将SPG收入囊中,并将其命名为安华高,其中10亿美元为权益资本,剩余的16.6亿美元为债务资本。2009年安华高上市后,市值就达到35亿美元,较当年KKR、银湖和淡马锡收购的总价提高近10亿美元。

安华高疯狂的并购由此开始,包括4亿美元收购光学芯片供应商CyOptics、向Amantys战略投资500万美元进入电动力技术领域和3.09亿美元收购整合电路设计公司PLX Technology。另外,2013年,安华高宣布以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SI;2015年5月又宣布以370亿美元并购博通;2016年又以55亿美元收购了交换机巨头博科。

除了博通并购“成瘾”之外,近年来,国外方面的其他半导体行业并购也是风起云涌。比如,2013年7月,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Dialog宣布以3.1亿美元收购数字电源管理IC领先厂商iWatt;2016年7月,赛普拉斯半导体宣布以5.5亿美元收购博通无线物联网部门等。

揭秘:国内半导体企业蛇吞象案例

1. 中国芯神州龙芯拟并购AMD

2017年11月,由神州龙芯、中芯国际、创投等组成的中国财团拟并购美国AMD,这将是继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又一重大事件。

据了解,AMD成立于1969年,致力于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在CPU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Intel。早在2003年12月,为了对抗来自Intel的竞争压力,AMD和神州龙芯就合资设立研发中心,这成为此次并购的重要条件。

2. 均胜电子旗下KSS拟近16亿美元收购高田

2017年11月,均胜电子称拟与国投创新共同出资4亿美元,对KSS进行增资。但事实上,早在6月26日,均胜电子就发布公告称,KSS拟与高田签署资产购买谅解备忘录,交易总金额达15.88亿美元。

从2011年至今,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已成为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和福特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

3. 艾派克收购美国利盟国际100%股权

2016年11月,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宣布正式完成对美国利盟国际100%股权的收购,最终交易额为39亿美元(约260亿人民币)。

据了解,艾派克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芯片、通用打印耗材及核心部件和再生打印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占据国内打印机耗材芯片市场龙头地位。利盟国际则专注于激光复合一体打印机,是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打印设备及服务商。

此次收购由艾派克及太盟投资集团(PAG)共同牵头完成,并有联想控股旗下的朔达投资参与,三大投资方出资比例分别为51.18%、42.9%和5.88%。

利盟国际 2015年营业收入为35.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9.76亿元,而艾派克上年营业收入为20.48亿元,前者营收体量是后者的10倍。同时,截至2015年末,艾派克总资产为31.19亿元,利盟国际总资产为39.12亿美元,两者资产规模相差超过8倍。

4. 中芯国际收购LFoundry70%股权

2016年6 月,中芯国际出资4900万欧元收购由LFoundry Europe GmbH与Marsica Innovation SpA控股的意大利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LFoundry 70%的股份,其中LFE和MI 各占15%的股比。

据了解,LFoundry主要负责图像传感器的生产,满足汽车电子、安全及工业应用,包括CIS、智能电力、轻触式显示屏及嵌入式存储器等市场的需求。此次收购有利于中芯国际正式进军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进而助力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实现进步。

5. 中晶科技收购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

2016年1月,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主板上市公司下属两家子公司。据了解,中晶科技2012年企业营收不过1200多万元,随后几年,企业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在2015年企业营收已达到近6000万元。2015年12月,企业成功吞并一家上市公司的半导体事业部后,企业的净资产可达1.5亿元。

6. 长电科技收购星科金朋

2015年10月,长电科技通过境内成员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的JCET-SC公司,以8.3亿美元(包含交易对价及收购费用)收购了星科金朋。据了解,星科金朋总部位于新加坡,其拥有的晶圆级扇出型封装和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长电科技排名第六)。

2017年3月2日,长电科技收购星科金朋的交易成功上会获得通过。长电科技已拥有晶圆级封装(WLCSP)、系统级封装(SiP)、堆叠封装(PoP)等高端先进封装技术,并获得高通、博通、闪迪(SanDisk)、Marvell等客户,成为全球第三大封装公司。

再看:国内半导体蛇吞象未遂案例

1. 中国收购德国爱思强公司案宣告失败

2016年12月,中国收购德国爱思强的交易宣告失败,此前一周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这笔交易。

针对上述德国半导体公司颇具争议的6.7亿欧元(合7.23亿美元)收购提议遭遇质疑,当时德国经济部门对这一由中国福建芯片投资基金(Fujian Grand Investment Fund LP)德国部门发出的收购提议提出了安全担忧。这些担忧也得到美国监管部门的回应,导致上周总统奥巴马直接对交易发出禁令。

福建芯片投资基金将交易失败原因直接归咎于美国的禁令。外界猜测若爱思强剥离美国业务,则该交易或有可能获得批准。

2.紫光国芯终止收购长江存储

2017年7月,紫光国芯公告表示将终止收购长江存储的股权。原因主要是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长江存储的存储器芯片工厂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短期内无法产生销售收入,公司认为收购长江存储股权的条件尚不够成熟,同意终止本次股权收购。

早在2015年底,紫光国芯就推出800亿元定增计划,宣布将募集资金投入存储芯片工厂、收购力成/南茂各25%股权以及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之后也不了了之。

2016年,紫光国芯实现营收为14.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5%。但无论是哪宗收购案,对于紫光国芯来说都无异于“蛇吞象”,这样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