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磁集成、AI调度、双向逆变,这场会把光储充系统问题讲透了
在光伏、储能与充电桩系统融合趋势下,元器件定义方式、协同方式与系统集成路径的在发生变化,磁性元件、功率开关器件、驱动芯片、封装材料与导热结构等元器件必须同时面对结构压缩、电气干扰、热耦合与控制信号交叉的挑战。
在双向架构中,SiC 器件的并联能力与驱动保护失调问题频繁出现;磁性元件在小型化趋势下陷入温升失控与损耗放大的双重困境;AI调度使系统负载高度动态化,元器件响应窗口极度收缩;而功率密度的提升则带来热源集中与导热路径压缩,原本单点元器件的冗余保护能力难以维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2025电子热点峰会(华南站)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第十六届光储充关键元器件技术创新研讨会将于6月26日全天举行,聚焦光伏、储能与充电桩三大系统应用场景,贯穿“AC 到 DC”“高压到低压”的完整电能转换路径,系统剖析不同路径中器件的结构定位、负载表现与协同机制,为工程师搭建一次有技术深度的专题交流平台。
聚焦工程师真实需求,反向设计议题体系与嘉宾邀请逻辑
为保证议题内容能够真正对接工程师痛点,本届研讨会在策划初期即启动了定向调研机制,覆盖来自光伏储能逆变器厂商、充电桩主机厂商、电源模块厂商等上下游企业多位工程研发人员。系统性收集了工程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方案设计、器件选型、系统集成、热设计、电气兼容性、成本约束等真实难题。
在此基础上,组委会围绕以上关键痛点,展开“反向选题+定向邀约”机制,即不是由厂商自荐讲题,而是根据调研关键词筛选具备工程经验的技术型企业,再定向邀请其研发团队骨干参与讲题筹备与内容打磨。
当前最突出的挑战集中在几个典型路径段位:
储能双向逆变系统中,器件的反送能力对驱动与控制链路提出更高的响应一致性要求,一旦失调,将直接影响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磁性元件在小型化、模块化趋势下,温升与损耗问题同时叠加,传统磁粉芯结构难以支撑高频高密度的系统环境;
在桩端功率池化架构中,电源模块被集中部署于有限空间内,散热能力边界持续被压缩,封装结构成为新的热瓶颈;
而AI调度引入后,路径响应从静态过渡到动态,器件负载状态与控制节奏高度不匹配,使得瞬态响应精度对信号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系统融合与结构重构背景下相互交织,并最终回落至一个核心命题:器件不再以单元存在,而是作为路径中一个“被定义”的响应节点,其性能边界与适配窗口,必须在架构演进与验证实践中被重新确认。
系统厂与器件原厂协同发声,讲清架构、讲透问题
过去参与演讲的嘉宾几乎都来自工程一线。他们来自阳光电源、许继电气、古瑞瓦特、北方工业大学、安世半导体、德磁智能等行业代表企业。而今年的拟邀嘉宾阵容,则进一步加强了系统与器件两端的交叉实战力,从整机平台到底层支撑的完整技术覆盖。
系统层面,锦浪科技、首航新能源、永联科技等企业的研发专家将带来围绕变流器架构优化、光储充一体化路径设计等主题的实战经验分享。
器件与材料端,则包括专注磁粉芯与金属磁性材料的东睦科达,聚焦变压器与电感器件研发的德珑电子,以及为系统提供结构胶、导热材料等密封粘接解决方案的集泰股份,他们将在电感集成、电磁热耦合与结构可靠性等维度,呈现元器件厂如何响应系统集成的最新挑战。
同时,来自TI与英飞凌的技术专家也将参与分享,围绕功率器件、电源管理等核心模块的设计思路与验证经验,补足芯片级基础能力在系统层的映射路径。
每位嘉宾将围绕应用主题,展开结构化内容分享:从系统位置定义 → 问题场景解析 → 设计思路拆解 →验证案例分析,避免“泛泛讲解”,力求内容“有痛点、有原理、有方案、有结果”。
整场会议构成从材料到芯片、从模组到系统的多维知识闭环,为工程师理解系统中每一个元器件“为什么这样选、怎么用得稳”提供参考样本,通过实战案例、架构解剖与验证策略,回应工程师最关注的选型依据与系统表现。
主机厂长期参与,产业链认可度持续提升
历届光储充专题会议吸引了比亚迪、汇川技术、英威腾、上能电气、迈格瑞能、古瑞瓦特、优优绿能、施耐德、航嘉驰源、长城电源、金威源、沛城电子、科陆电子等主机厂与系统商的研发、测试与采购工程师组团参与。实际参与人群也不再局限于逆变器、PCS、BMS等关键系统研发人员,还包括器件选型、方案验证、电源调试、EMC测试等岗位的工程骨干。
“干货含量高、交流门槛低、问题能讲透”是他们对本会议最核心的反馈。本届分会场一延续“从系统中看器件”的理念,强调技术结构性、分享工程实操性,持续为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密度与专业交流机会。
参会专属福利,全链路保障参会体验
为确保参会体验,本届会议特别设置了多项福利机制:前200名整机工程师报名并现场签到即可获得京东卡、午餐券与技术资料礼包;3人以上组团参会可享受专属红包激励。展区设置结构演示与方案互动区域,完成任务可兑换实用奖品(按摩仪、风扇、定制工具等),提升工程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密度。
同时对深圳、佛山、广州、中山等地的工程师团队还提供定点包车接送服务,确保团队可批量到达,节省行程安排负担。真正实现从技术内容到参会路径的全链路友好设计。
报名二维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