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英寸芯片项目进展缓慢 资金缺口严重
2007-06-21 09:30:26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江苏南通市海安县,总投资4.3亿美金、中国首个落户县级城市的8英寸芯片生产项目,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口。
因为缺钱,项目进展十分缓慢。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海安县政府对工程进展不满,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令其在7月底前必须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南通绿山员工的邮件不期而至。6月10日,在发给记者的信中,这位员工称南通绿山项目内部管理混乱,员工权益受到很大侵害。
南通绿山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这是中国首个落户县级城市的芯片项目,更在于其开创的以海归博士+地方政府的低成本运作模式。为探明真相,本报记者再次赴海安。
绿山现状:劳资关系紧张
南通绿山坐落于海安县经济开发区。从厂区外看,印有GMIC(绿山的英文简写)标志的芯片制造标准厂房已经初具规模。
南通绿山立项于2004年,目标是建成一条月产能3万片的8英寸0.25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该项目由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总部设在硅谷)和海安县政府旗下的海安高科技电子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科电子)共同投资。注册资本7500万美金,绿山和高科电子分别出资80%和20%。项目总负责人为高小平博士。
据绿山内部员工透露,公司核心团队为高小平和一位名叫唐小侠的副总。高小平是海归博士,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从业经验。唐小侠则是当地人,做过教师,后来调入海安经济开发区,并没有丰富的半导体从业经验。
一位已离职员工说,因为项目比预期缓慢,所以公司对人员及其他成本控制非常严格,有时候就会采用一些变相裁员的方法,突然说你不适合岗位,调你去做别的工作,都是什么扫地啊、保安一类的,意思就是逼你主动离职。
记者见到了绿山公司于2005年签署的一份聘用合同。这是一份只盖有南通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印章的简要合同。合同中,除了合同期限、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报酬等基本条款,用了较大篇幅对甲方(南通绿山)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做了规定。
上述绿山内部员工说,今年4月,公司与员工重新签订了合同。合同中,公司同意为每位员工支付220元的保险费,但同时规定工作时间变长了,下班时间从下午5:30改为了6:30。公司说给了保险费就不加工资了,最后整体一算,领到的钱并没有增加。
正是因为问题重重的合同,不少员工在离职时与公司就补偿问题发生了分歧。
这也直接导致了南通绿山的高员工流动率。一位刚刚离职的员工称,他在去年下半年加入绿山,公司人员规模一度超过150人,但到他离开时,大部分熟悉的同事早已离开,而员工数也降到了不足100人。离开的员工,既有普通技工,也有高层,其中就包括与高小平一起创业的副总程振洲和部分技术骨干。
记者试图就以上说法向高小平求证,但高拒绝回应。
资金缺口
海安县政府宣传部相关人士承认,高员工流动率确实在绿山中存在,但这是所有创业初期企业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至于劳资纠纷,已经发生的纠纷当地劳动局都已从中积极协调。
海安县政府一位不愿具名人士称,劳资纠纷的实质,除了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外,与目前低成本运作的理念密切相关。在资金无法一次性到位的情况下,有关方面为保证项目能够继续运转,不得不在人力以及企业运转方面节约成本。
主要是钱的问题,现在政府非常着急,几个领导都亲自盯着这个项目。上述海安县政府内部人士说,由于工程进度缓慢,政府方面也意识到后续资金无法到位的严重后果,所以正与韩国方面接触,考虑其他方案。
事实上,自立项以来南通绿山一直面临资金问题。绿山项目前期,政府通过旗下公司投入注册资金的20%,同时还提供包括土地、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美国绿山公司。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8月21日会议纪要显示:绿山公司围绕安装调试、组织生产等所需流动资金的缺口约为2000万美元,现企业已自行联系落实200万美元,所余1800万美元由企业主动联系申请,提供抵押物,人行负责牵头协助落实有关银行,组织贷款,根据企业生产需要保证到位。
本报记者去年在对该项目政府方面负责人——海安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汤成林——的采访中获知,项目的系列安排都遵循一个原则,即超低成本运作。其中关于人工成本,南通绿山的安排是,包括员工的所有费用在内,一年运行成本不超过100万人民币。
根据南通当地媒体报道,绿山项目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期投资1.1亿美元,注册资本金7500万美元,主要进行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始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完成产业化,达到月产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1万片,计划在2006年底完成;第二期增加投资1.7亿美元,扩大产能,达到月产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3万片,计划在2009年完成;第三期增加投资1.5亿美元,建立相应的设计、封装、测试能力。
现在,距离第一期达成日期已过去半年,绿山至今仍然没有走到月产能1万片的量产阶段。对此,海安县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人士的说法是,一期投资已经到位,南通绿山已于去年11月28日进行了试投产,项目进展相当顺利,预计工程7月底前就能实现量产。
不过,亲眼目睹试投产过程的南通绿山一位员工说,整个仪式没有生产出任何产品。头段时间排气管才刚刚装好。该人士说。
新模式困局
尽管绿山管理层和当地政府仍在不断努力,但业内人士开始思索,在号称吞金兽的芯片制造业,类似绿山这样的低成本模式究竟是否可行?
业内人士认为,绿山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开创了海归博士+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模式,即由一位具有多年半导体从业经验的海归人士主导,从海外募集资金,同时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本支持。这发挥了海归博士的行业经验和人脉关系,拓宽了国内发展芯片制造业的融资渠道,同时由于大量采用二手设备,大大节省了成本开支,因此被视为行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然而,迄今为止这一模式并没有成功案例。一些项目因为资金紧缺而搁浅,如常州纳科。
低成本运作思路是对的,也符合国情,但这不意味着能降低半导体项目的复杂性。国内一家芯片代工厂高管认为,能否成功还需看地方政府究竟能够给予何种程度的支持、当地是否具有发展产业的环境以及操盘手本身运作资源和管理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南通绿山项目设立时,当地政府的年财政支出仅有8.9亿元,不足项目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在政府支持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对高小平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业内人士称,在目前国内融资渠道有限的状况下(银团贷款、政府资金、海外上市),南通绿山这类中小项目虽然投资规模较小,看似容易操作,但因其缺乏规模效应,其实很难在国内获得相关支持。而在海外融资也主要依托项目负责人本身运用资源的能力,不确定性很高。
事实上,当初项目落户县级城市,曾在业内就有不少争议,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和不具备上下游配套环境等因素外,影响项目进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人才。
地处苏北一隅的海安县,历来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记者采访中得知,高小平曾多次向政府提出,希望政府能够帮助公司引进技术人才。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