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岭-半导体 广告 7届电机产业链交流会 广告 2024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峰会2 广告 产品库2024A3 广告

海外并购成风 中国家电如何“走上去”?

2016-07-08 17:08:55 来源:|3 点击:1587

众所周知,中国家电业经过长时期的竞争,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家电业仍存在许多差距。

然而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事件频发,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国门似乎给家电行业打了一记强心针: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可以与外资企业相抗衡。

海外并购成风 中国家电如何“走上去”?

家电企业海外并购成风

日前,美的对东芝家电业务子公司“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的收购终于一锤定音,美的不但获得了40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还将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收入囊中。

其实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屡见不鲜:

鸿海仍在计划收购夏普;

就在今年美的已经收购意大利空调企业Clivet且成功并购了德国库卡;

新年伊始,海尔斥资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去年,海信集团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

同样是在去年,创维集团相继收购了欧洲一家著名机顶盒品牌企业Strong集团和德国高端电视机制造商Metz。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频频出手的海外并购能代表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从而占据一定地位了吗?

针对这种现象,中山长虹电器有限公司制造部总监时会昌认为,频繁的海外并购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体现,是家电企业主动拓展海外市场的尝试。“外资企业放弃家电业务是因为他们赚不到钱,因为中国企业在这一块儿做得更好了,中国企业有更大的优势。” 时总如此说道。

万和电气的厨电研发经理向平说道:“这是正常的发展规律,你做的不好,那些做得好的就会把你吃掉,不被吃掉难道还死撑着?撑不下去的。这些并购案例说明了中国家电企业强大起来了,当然这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深圳市康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白春杰认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趋于饱和,这是家电企业去拓展新的海外市场的努力。海外有着更广阔的市场与机遇,很可能为家电企业带来丰厚的盈利。以美的为例,收购东芝家电业务,不仅有助于开拓日本家电市场,而且有助于打开欧美国际市场。

根据奥维云网(AVC)统计,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中国家电零售规模走势(不含3C类)近五年与前五年相比,CAGR(指复合年均增长率)从9.1%降低到2.3%。销售额方面,2008年到2011年逐年增长,而此后数年至今,一直与上年几乎保持持平状态,家电在国内市场遭遇天花板。

广东艾尔斯派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总监费士坤认为,外资企业放弃家电业务是因为产能过剩,从而进行战略转移采取的措施。外资企业将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领域,这表现了企业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和前瞻性判断。

费总监所言非虚,一些企业退出了家电市场,纷纷转向医疗、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等利润更丰厚、前景更广的领域。东芝保留了能源、存储器业务,以及包括重离子束治疗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基因组分析在内的医疗健康业务;将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售给海尔的松下把主要精力转向了汽车、住宅和企业级业务,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刘远云认为,首先并购成功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有钱就能买下去。但主要原因应该是被收购公司的内部问题,可能是内部的运作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管理层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被别人并购。

确实,被美的收购的东芝存在内部问题。2015年东芝家电业务部门中期财报同比下滑25%,后来还被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被日本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企业名誉受到很大损害。

对于美的为什么收购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的东芝家电业务,刘经理解释道:“因为国外的人力成本比较高,运作成本高,再加上竞争白热化,所以利润空间压缩的越来越小。像我们新宝现在就是面对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利润空间下降,我们从内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应对措施,挖掘出新的利润空间,进而可以保持客户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现在的业务量还是不错的。”

康彩电子的白春杰经理进一步讲到:“其实不管哪个行业,都不是蓝海了,不存在哪个行业好做还是不好做。只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比如东芝,它的部门太多,是需要砍掉一些不盈利的部门或者他们不看好前景的部门,因为他们的产业升级肯定比我们中国要做得好。他们觉得盈利的目标指数低于他们的期望就需要砍掉,但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觉得这个利润还不错,于是就过去收购了那些业务。举例来说,外资企业可能觉得挣了100块钱都不觉得满足,但国内的觉得50块钱都是挺好的。”

海外并购成风 中国家电如何“走上去”?

海外并购有风险?

国际间企业并购,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有没有风险。尤其还是这种中国企业吞了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大的外资企业的收购事件。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的出口开发部主任宋志红说:“我相信他们是经过综合判断才决定的,这样风险会低很多。如果企业在收购的时候,没有做充分的调研,那就不好判断了。”

新宝的刘经理说道:“这就是大鳄吃小鳄,大鱼吃小鱼。中国企业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对国际企业的收购更像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收购,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收购。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不成功的当然也会有。想要成功,首先要有资金,最重要的是运营要正确。如果仅仅是有雄厚的资金,企业的运作却不优秀,最后还是会亏损。”

康彩的白经理对此表示:“最终能不能成功,跟收购的企业跟被收购的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及人力资源的储备有关。比如东芝的人力资源大多数都是日本的,被中国收购之后会不会有民族情结出现。在一些收购失败的例子,我觉得跟文化、观念、信仰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的收购给自己带来了负担。”

广东艾尔斯派的费总监表示:“对于他们的收购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国内外的运营模式是有差异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如果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整合很可能导致被收购公司员工的反弹,使得经营陷入困境。”

美的发表的官方公告称,本次交易后,美的将最大程度维持东芝家电现有运作方式,继续坚持东芝高标准的品牌形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短期内不准备做出重大调整,并在品牌、技术、营销和员工方面保持持续投入,以充分挖掘东芝家电业务的潜力。

独立经营,是近年来国际并购的通行模式,出发点在于规避国际并购最容易发生的“跨文化整合综合征”。但这并不是后期成功经营的保证书,文化上的差异仍是一道障碍。当年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就是因为企业文化差异的原因,使得合作与企业经营拓展无法有效展开。

“走出去”容易,“走上去”很难?

海信容声的宋主任表示,大量的海外并购是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的表现,之前是中国企业在国外自己建厂,现在是通过收购海外品牌。

其实中国主流的家电企业,大部分都是在1995年左右进入国际市场,如今差不多经营了20多年,但是,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在一个论坛上坦承,海尔国际化只走了“一步半”,只是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开始进入国外主流销售渠道,但还没有“走上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品牌辨识度低。

长虹的时总监表示,想要打开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而言海外并购是主要方式,而且可以说是相对容易的方式。

康彩的白经理进一步解释道,在当今的形势如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只有收购才能让你更快的融入这个市场,因为收购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更是收购它的渠道和人力资源。如果不通过收购,靠自己的建办事处、建网点,那样会很慢。可能还没等你铺好,就被别的企业干掉了。

新宝的刘经理补充道:“可能一段时间之内,海外并购都是主要方式之一,不仅仅是家电行业,包括其他所有的行业,比如汽车企业,都是这样。毕竟国外的品牌国外的发展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而品牌影响力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跟沉淀的。”

康彩的白经理对此表示,收购人家的品牌和技术,肯定就像给自己插上翅膀一样,跑的会更快一些,但是能不能跑得更高一些,最终还是看中国企业自身。如果我们仅仅是拿过来或者买过来用,没有更多的去创新、去优化升级,可能最终你只是买了一个别人淘汰的技术,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更谈不上品牌影响力。

TCL智能健康电器研发中心经理侯笃乾接受采访时正在河边忙着做设备调试,他表示:“我们一直是坚持在做自主品牌,我是做技术的不太懂市场和营销这些东西,不过我好好地做技术、做研发,这就够了。”

海外并购成风 中国家电如何“走上去”?

结语

对于家电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万和电气的向经理这样说道:“企业需要高层次和高质量的升华。以前对产品的要求是可以用就好,现在不仅是要可以用,还要用好的,要有享受的感觉。”

于家电企业而言,不管是据守国内市场还是拓展国外市场,想要占据高处、提升品牌认知度,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体验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美的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所说:“我们对产品质量的坚定承诺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并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东芝品牌在家电市场将一如既往,以品质赢得口碑、以服务赢得信赖、以创新赢得市场。”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