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警惕光伏扩张热 “巧”遇危机

2011-10-11 10:57:03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摘要:  光伏产业投资密集,行业再度兴起增资扩产热潮。短期内的密集扩张将导致产能过剩,光伏组件环节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尤为突出。光伏业盲目扩张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毛利率下降,行业整合加速。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切入光伏业的好时机,市场参与各方应及时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

关键字:  光伏,  能源,  多晶硅,  电池,  组件

  光伏产业投资密集,行业再度兴起增资扩产热潮。短期内的密集扩张将导致产能过剩,光伏组件环节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尤为突出。光伏业盲目扩张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毛利率下降,行业整合加速。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切入光伏业的好时机,市场参与各方应及时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光伏市场启动

  中国推出光伏上网电价,光伏市场高成长获得了政策支撑。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通知,确定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部分地方政府提高光伏电价补贴标准。浙江、山东、青海、江苏最近宣布了更为优厚的电价补贴政策,补贴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央政府设定的1.15元/千瓦时。未来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还会继续上调。标杆电价的制定有助于光伏发电企业实现正式并网发电,将开启光伏行业发展的空间。标杆电价降低了光伏电站能否收回投资成本的风险,许多光伏电站项目将迎来集中爆发的建设期。

  光伏发电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将维持较高增速。国家能源局正制定的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光伏装机目标上调至10GW,到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目标可能大幅上调至50GW。目前的光伏上网电价预计在“十二五”期内可支撑2-5GW的年新增装机容量,预计201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9.1GW,到2020年可实现51.6GW。“十二五”期间,光伏累计装机高速增长,期初年增速高达333%,期末年增速为35%,“十三五”期间,光伏累计装机年增速将维持在平均20%上下。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发电市场。  

数据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预测

  出现光伏扩张投资热潮

  各地涌现光伏投资热,行业再度兴起增资扩产热潮。从上游多晶硅到中游硅片再到下游电池片,各地均出现大幅投资扩张的现象。粗略统计,2011年全国新上马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项目超过125个,其中产能达2GW以上的超大项目3个,1-2GW的大规模项目13个。2011年4月,投资总额135亿元人民币的晶澳(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正式开工,将建成3GW垂直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基地。

  部分生产商因公司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而大幅扩张产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天合光能实施500MW垂直一体化扩产项目,预计年底电池和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1000MW,计划明年实施2GW电池组件项目,在2012年实现3.5GW项目。昱辉阳光不断扩张产能,计划在2011年拥有1.9GW的硅片产能,多晶硅产能也将达到3500吨/年,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分别为600MW/年。不少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向光伏产业转型。

  

数据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搜集整理

  光伏产业短期内的密集扩张将导致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光伏产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消化,但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光伏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产能的增量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量,因而造成产能过剩。随着德国和意大利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额度的下调,欧洲市场需求出现萎缩。Solarbuzz预计,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需求量约为20.4GW,增速将大大减缓,而2011年的出货量将达到23.8GW,已经供过于求。英利公司2011年实际产能接近2GW,较2010年大幅增长64.8%,2010年英利82%的产能消化在欧洲市场,美国加中国17%,但2011年,其25%-30%的产能需要中国和美国市场消化。

  光伏组件环节产能过剩问题将最为突出。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约为8GW,已经占全球市场的近50%,2011年产能将激增到20GW,如果2011年新上马项目全部建成,产能将达到50GW,已经足够满足2020年的中国市场需求。浙江已经有近200家光伏企业,2011年7个月的产能已经超过上年总产量230%,目前还面临规模分散、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问题。

  结论和展望

  光伏盲目扩张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毛利率下降,行业整合加速。2011年以来,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等产品的价格保持下降趋势。目前光伏企业能够实现的20%-30%的高毛利率将难以持续。光伏企业高毛利率水平会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过高,不利于光伏发电迅速推广。行业产能扩张过快,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是必然趋势。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格局下,大企业将采取规模制胜的策略,小企业规模、销售渠道、品牌形象缺乏竞争力,未来经营前景看淡,这将加速行业整合。保利协鑫通过扩大规模削减成本,其多晶硅/硅片的产能到2011年年底将增至6.5万吨/10GW。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切入光伏业的好时机,市场参与各方应及时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投资光伏项目不确定性大,企业应慎重参与。2011年5月,巨力索具曾披露定向增发预案,拟募资投入光伏电池业务,但鉴于光伏产业受市场,价格及政策的波动影响较大,增发预案推出不到3个月即宣布取消。

  在目前光伏市场火爆的形势下,任何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都应该居安思危,不宜过度增资扩产,而是要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前备战毛利率可能下滑的风险。政府应出手规范光伏市场的投资过热现象,通过扶大抑小来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光伏产业遭遇倒闭潮历经多次重组都未成功的ST博元在停牌两个月之后,终于推出了重组方案。ST博元9月29日公布重组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2.88元/股的价格发行1.45亿股,购买中瑞投资、蔡长春、新余日润太阳能应用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晶科技)100%股权,并同时向中瑞投资出售公司截至2011年9月30日构成业务的全部资产,拟出售资产预估值约5786.19万元,购买资产预估值约18.7亿元,相比账面资产溢价2.66倍。

  瑞晶科技将借此实现借壳上市,ST博元将变身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公司。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光伏产业可谓问题颇多,由于产能过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难免质疑,ST博元此次是否能实现华丽转身?

  重组专业户欲再度变身   光伏电池制造商

  ST博元先后拥有华源制药、*ST源药、浙江凤凰、S*ST源药(13.85,0.66,5.00%)、ST源药、*ST华药等简称,在资本市场有重组专业户之称。在2007年8月,原大股东勋达投资再次重组ST博元,但经营状况非但未有好转,债务负担反而愈加沉重。自2009年以来,公司原有环保循环经济产业经营性资产和改性沥青产业已陆续被司法拍卖或剥离,公司主营业务陷入停顿,因此资产重组势在必行。ST博元此次将瑞晶科技拥有的光伏业务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体内,实现瑞晶科技整体登陆资本市场。

  据了解,瑞晶科技成立于2008年1月,注册资本3.5亿元,主要从事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截至2011年6月底,瑞晶科技已拥有17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多晶硅电池片425MW、电池组件75MW,并投资建设了2.59MW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单纯从电池片产能来看,这家公司的规模尚不能挤进行业前十。但公司称,目前计划投资电池片四厂,新增12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届时其电池片设计产能预计达到750MW。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目前受信贷紧张和行业低迷等因素影响,光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瑞晶科技借壳上市后有利于增加其融资渠道,这对于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具有很大好处。这些利好因素构筑了ST博元提高业绩的基础。当然,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目前光伏行业陷入量价齐跌的困境,企业盈利较为困难,同时国内市场的全面开启尚需时日,这些因素为ST博元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光伏市场产能过剩 中小企业正遭遇倒闭潮

  实际上,目前,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测算,目前电池片库存量将至少达10GW以上。而权威机构solarbuzz的最新统计显示,欧洲市场今年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如果国内厂商均按年初指标出货,则预计将超出终端市场需求4.4GW。该机构预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明年年底组件库存有可能飙升至22GW。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光伏产业的发展总是围绕着速度与质量的争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多数企业将重心放在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上,忽视了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往往陷入大而不强的境地。另外,国内的光伏企业大部分将价格作为竞争手段,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这造成今年光伏市场的产能过剩。

  以浙江为例,目前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且规模在100MW以下。“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盲目扩张。大批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且产品多集中于进入门槛较低光伏组件领域,造成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受限。”沈宏文说。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有业内人士指出,产能严重过剩,已导致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明年被合并或者关闭的可能性增大。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光伏产业污染严重   十二五期间将面临调整

  前不久,晶科能源的污染门事件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暴露了光伏产业的污染现状,引发了公众对光伏行业环境问题的诸多担忧。“目前光伏产业的多个环节均会产生污染物,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大多数光伏企业规模较小,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没有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萧函说。他指出,杜绝光伏产业中的污染问题,技术不是关键,成本才是问题的核心。处理污染物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将会大幅增加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成本,从而导致污染问题难以杜绝。”此外,民生证券研究员陈龙指出,最新上报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kWh/公斤,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在能耗方面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关停、淘汰。沈宏文也认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尽管规模较大,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多处于产业链下游。因此国内光伏产业应当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晶硅价接近历史低点 中下游企业普亏面临停产

  对多晶硅市场而言,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2011年三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曾经有着强烈市场回暖预期和不俗价格涨幅的多晶硅再次陷入市场低迷的怪圈。当月,多晶硅市场现货报价在年初突破110美元每公斤的高点后,最终经历半年的起伏而跌至45美元附近,已然接近2009年9月40美元的历史低点。

  噩耗接踵而至的是,仅仅一个国庆大假的短暂间隙,持续低迷的多晶硅市场就再度遭遇消息面的重创。近日,对价格掌控一直较为坚挺的欧美多晶硅厂商曝出,其在2012年新推出的长期合约最低报价原则上已达到40美元每公斤,甚至有机会触及每公斤35美元价位,相较于目前50美元的合约均价,将出现大幅折让。

  这使得成本竞争原本就不占优势的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厂商由此遭受两难。一厢是持续低迷的中下游需求市场的价格倒逼,另一厢则是国际大厂低成本竞争的价格遏制。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8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6473吨,刷新了自2010年11月以来保持的6153吨最高纪录。在大量多晶硅流入中国市场,且价格低于国内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被再次拉低。

  与此同时,据了解,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仍整体面临较大的库存消化压力。其中,受欧美终端光伏市场下滑直接影响的中下游硅片及组件企业,三季度已普遍出现亏损,其四季度将很可能减产甚至停产,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订单低价出售以较少损失的概率较大,这使得四季度多晶硅市场价格有可能会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终端市场需求仍将持续低迷。多位业内市场人士称,尽管欧洲市场在6月初落定了较为积极的光伏补贴政策,国内市场随后也曾启动支持政策,但因欧美债务危机深度影响,三季度初的多晶硅市场仍反弹甚微,未来预期或持续看淡,多重因素下,多晶硅价格将降至历史低点。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企业将整体面临利润理性回归,而为确保利润稳定,其惟有通过技改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货价或持续走低

  从今年多晶硅价格走势看,多晶硅市场在一季度一度出现强势回暖。据当时调查(详见2011年2月26日19版《多晶硅涨潮调查:短线放阳 长线收阴》),其下游市场实际上存在假象,在没有真实需求的支撑下,半年内价格必然会出现回调。

  此预判在二季度迅速成为现实。在下游需求市场不甚明朗的情况,包括上游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环节都在当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滑。而至6月底7月初,由于欧洲主要市场德国光伏补贴政策落地,原计划下砍补贴的政策最终延期,以及国内光伏发电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内多晶硅市场才再次出现回暖。但由于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多大变化且持续萎缩,更在欧洲债务危机及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利空氛围下,其市场价格最终在9月再陷低迷。

  据中国硅业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步入9月份后,国内多晶硅价格依旧没有转暖迹象。主流价格主要维持在35万-40万元/吨,较8月份进一步下跌8.5%左右,价格的持续低迷令厂商倍感煎熬,也使年内整个产业的后市充满悲观气氛。而当月价格继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下游电池片价格持续滑落。据国外权威光伏机构PVNEWS报价显示,9月份国际硅晶圆及多晶硅电池片降价幅度分别达到了7.7%及4.8%。下游产量的快速增加及欧洲装机量未达到预期导致下游市场整体乏力,受电池片下跌所带来的联动性影响,多晶硅不可避免受到拖累。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多晶硅现货的低价冲击。据称,由于欧洲不少光伏企业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相继减产甚至停产,流入到中国市场的多晶硅数量出现了明显上升。国外低价多晶硅对本地市场的冲击力也愈发明显。有多晶硅厂商反映,尽管多晶硅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基本都能销售出去,但是由于当前价格过低,一些成本较高的小厂商不愿继续廉价销售,因此选择停产检修等方式,也造成国外低价多晶硅市场比重上升,从而将市场价格被动拉低。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球光伏市场则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市场将以消化库存为主。此前有数据显示,上半年电池片库存量已达11GW。这使得电池组件价格在过去的三个月出现了30%的降幅。据权威机构solarbuzz的最新统计显示,欧洲市场今年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如果国内厂商均按年初指标出货,则预计将超出终端市场需求4.4GW。

  该机构还称,2012年将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电池总产能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50%,而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就目前来看预计却小于25%。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明年年底组件库存有可能飙升至22GW。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在2012年将继续承受价格压力。

  由此不难理解,市场对于目前国际多晶硅大厂给出的2012年40美元的新长期合约仍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看来,未来终端需求难以预估,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晶圆、电池、模块都面临供过于求问题而减产,甚至停产,未来多晶硅价格肯定会遭受更大挑战。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第四季度需求较第三季度要好,主要是2012年又将面临补助下砍的问题,需求被迫提前出现,以赶搭2011年相对较佳的补助。但与此同时,下游终端业内人士也认为,需求会增加,但不会像过往般大幅的激增,所以供过于求的太阳光电产业链,预估仍难跳脱现况的困境,全球库存压力问题同样存在。而第四季最关键的议价仍是多晶硅合约价格走势,因为其关系硅片及电池厂的制造成本。

  成本控制将成关键

  市场供需短期难以扭转使得处于光伏产业环节的厂商也面临不同的窘境。处于产业中下游的硅片及组件商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截至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已在二季度开始面临持续亏损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出现减产甚至停产。据相关券商机构此前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全行业平均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其中,电池片与组件毛利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多晶硅与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毛利下降0.8个百分点。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

  三季度以来,电池组件持续走低,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已很难有存活空间,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尽管为了保证资金流动,很多光伏厂商宁可赔本也在艰难出货,但是如果这样的行情持续下去,近一半企业将面临被迫停产的命运。当前包括Solarbuzz在内等多家专业机构都认为年底电池片及组件平均价格还会较9月份下跌15%-20%左右,届时全球光伏产业很有可能将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诸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等光伏巨头则因为此前与上游厂商签订了价格较高长期合约,则面临毁约赔付和持续亏损的选择。

  “由于此前多晶硅价格波动较大,下游大厂为规避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一般都采取签订长单,锁定成本的方式进行合同。但前提肯定是要能赚钱。”四川某大型多晶硅企业人士称,目前有部分大厂是2008年签订的合同,长的达到10年,短的有5年,约定价格普遍比目前的现货价高。

  7月1日,无锡尚德宣布与MEMC公司终止了10年的合作协议,并支付了2.12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金。据称,终止合约后,尚德将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为尚德电力省下大约4亿美元成本支出。

  对身处产业前端的多晶硅厂商而言,受中下游企业价格和成本倒挂的压力,其价格也必然面临下滑的局面。而与此同时,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国外多晶硅的低价竞争,也使其不得不更多倾力于单位成本控制。

  9月14日,多晶硅龙头上市公司乐山电力(600644,股吧)公告称,其将与天威保变(600550,股吧)联手向从事多晶硅业务的子公司乐电天威增资3.82亿元,以帮助该公司实施单条年产能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冷氢化技改。该项目拟定总投资达7.58亿元,而通过技改,将有效降低多晶硅单位成本。

  冷氢化技改是当前能显著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光伏龙头保利协鑫此前进行技改,已持续使得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从40美元降至目前的22美元左右,竞争力骤然提升。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生产商的成本在40-50美元之间,与国外25美元左右价格相比,根本毫无优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技改的多晶硅供应商才能确保原有稳定的利润,对垂直一体化企业来说,更可以借此平滑其在中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利润分布,提升竞争力。”前述市场人士认为,依照目前多晶硅价格的走势,国内很多厂商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长久下去,行业必然将出现整合,届时八成的企业要遭淘汰。

  市场供需内外交困

  不过,对绝大多数多晶硅厂商而言,真正左右其产品价格的仍是下游终端市场的供需状况。其中尤以欧洲市场为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8GW,其中欧盟全年新增装机达12.3GW。而德国2010年装机达6.7GW,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到42.5%,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也由此占到国内90%的光伏市场份额。

  牵一发而动全身。欧洲市场的光伏补贴政策也直接左右着国内光伏市场的供需变化。2010年9月,正是由于欧洲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缩减,该行业在冰冻两年之后意外迎来爆发式增长。多晶硅市场价格更由此攀升至2011年初的110美元。

  今年二季度,多晶硅市场价格再次与欧洲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落地紧密相连。行业机构信息显示,欧洲主要国家太阳能市场需求在6月曾出现一个久违的小高潮。这使得当月国内的电池组件去库存进度明显。华宝证券分析师陈亮称,到6月底组件库存已从4月末的10GW下降为8GW,距离4-5CW的行业正常库存水平已大为接近。

  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据悉,5月29日深夜,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将弥补由此带来的能源缺口。6月初,德国联邦政府讨论并批准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订案,原计划于2012年3月份开始生效的削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计划也从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移除。

  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市场意大利一度停止的补贴政策随之明朗。此前,为了保证现有的安装系统能够在补贴下调之前顺利并网,意大利政府已将现有的涉及削减光伏补贴的三号法案延期执行。

  不过,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度或许是市场未曾预料的。随之的两个月,欧洲市场需求在短暂的反弹后再次陷入低迷,相关补贴政策的执行也未见动静。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中下游硅片及电池组件产能却不断攀升。这也最终使得下游供需再次失衡,而低价消化库存遂也成为此轮光伏产业跌入低谷的导火索。

  尽管国内也随即出台了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化启动的相关刺激政策,但尚不成熟的中国需求市场显然很难消除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根据权威机构EnergyTrend称,德国市场六月至八月的安装量达到2GW,九月安装量预估在1GW,使得德国2012年的补助修正在年初下调外,年中预料也将进行另一波下修,EnergyTrend预估下修幅度将会超过10%,因此2012年全年补助金额下修的幅度将超过20%。如果明年欧洲市场动能仍仅靠德国和意大利二大市场支撑,上述情况将对于欧洲市场的成长带来不小的影响。

  EnergyTrend由此认为,外在环境不利需求回温,未来降价在所难免,厂商第四季获利展望不佳。在中间厂商获利不佳的状况下,上半年获利表现较佳的厂商将会受到其它厂商要求同甘共苦的压力,在价格上有可能被迫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以满足客户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与10月31日分别是意大利与德国的光伏安装截止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两个国家的大部分企业肯定会在这两个时间点之前抓紧申报项目,或许会给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动力。但可以确定的是,截至目前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已使得上游多晶硅厂商的新合约价格跌入低谷。因此,供需堪忧的状况能否扭转仍尚需观察。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