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市场启动 各因素分析

2012-01-04 11:06:02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摘要:  。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目前,我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出口国外,但是随着欧美需求的疲软,光伏制造业“扩产潮”所带来的巨大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了悬在我国光伏产业头顶的“堰塞湖”。

关键字:  太阳能,  光伏,  多晶硅,  电网,  新能源,  逆变器

2012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之惑

依照目前的发展,从政策面来看,目前市场政策走向主要以总量管制和降低补助金额为主。新兴市场的政策陆续出炉,但仍待时间酝酿发酵;另一方面,目前产业链的价格走向,从中段晶圆到模块领域的现货交易价格仍然偏低,相较于实际生产成本,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咬牙苦撑的状况。根据EnergyTrend的预估,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安装量将达到19GW,但产业整体的库存量(包括成品与半成品)将高达10GW左右,因此就产业链的供需状况来看仍是处于严重供过于求。

对于2012年的发展态势,EnergyTrend预估全球市场需求量约维持在19GW左右,需求看来无法成长,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的需求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的需求呈现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亚洲市场的需求受到政策的鼓励而出现增长,但像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2012年的需求仍处于小幅增长的状况,EnergyTrend预估至2013年市场才能出现强劲增长。

除此之外,北美与印度市场虽然受到瞩目,但这两大市场仍有问题需要解决。从美国市场来看,CashGrant法案将于2011年底到期,2012年将被TaxCredit法案代替。EnergyTrend认为TaxCredit法案对于推升市场发展的力道有限,使得2012年美国市场处于混沌不明的状况。而在印度市场方面,虽然国家太阳能计划的推行让印度市场具有庞大的潜在需求,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执行效率与财务状况,再加上本地自制率的推行,将成为影响印度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最后,在价格方面,上述提及中段产品目前价格处于超跌状况,使得相关厂商的经营面临极大压力。而从“太阳能光伏每度电成本(LCOE)回顾”的分析来看,系统成本主要以模块成本、BOS(BalanceofSystem)成本、与系统效能三大区块决定。“太阳能光伏每度电成本(LCOE)回顾”研究由密歇根科技大学的一位学者、安大略金士顿皇后大学的两位学者共同合作完成。

在模块成本方面,EnergyTrend认为随着上游多晶硅产能持续开出,未来模块成本将会回归到健康状况,但短期内在价格上不会出现进一步下跌。但在BOS方面,像太阳能逆变器(SolarInverter)、EPC等价格目前仍维持平稳,相较于模块成本已经反应目前市场状况,未来BOS价格将是调整的重点。除了成本的调整,未来系统效率的提升也是目前厂商研发的重点,目前高效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就反应出此发展。

展望未来,EnergyTrend认为N-typeMono与Mono-like相关产品与技术的发展值得关注。 EnergyTrend认为,受到价格、市场、技术演变的三重影响,2012年将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各家公司拉开差距的一年。未来在价格与技术无法取得优势的厂商将被迫被大公司兼并或是被市场淘汰,能够在此竞争下继续存活的厂商才能分享到市场再次腾飞的甜蜜果实。

光伏市场正式启动 光伏产业有望回暖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规划从原来的5GW上调100%至10GW后,再次上调50%达到15GW,显示政策对太阳能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政策利好短期令可再生能源板块,尤其是太阳能板块可能迎来中等规模的反弹。从行业基本面来看,2012年第二季度后,随着海外政策逐步明朗,利空出尽;国内光伏产能调整基本完成,内需逐步启动,光伏产业有望回暖。

内需将是光伏主战场 三年内行业将加速整合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出口国外,但是随着欧美需求的疲软,光伏制造业“扩产潮”所带来的巨大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了悬在我国光伏产业头顶的“堰塞湖”。未来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将是国内光伏产业走出严冬的现实选择。但由外到内,成功几率有多大?光伏企业必须转向国内市场已经是共识,但巨大的产能国内能否消化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表示乐观。

韩晓平表示,中国这么大,是完全可能吸收这些产能的,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型商用建筑,它的电本来就很贵,现在给太阳能的标杆电价是1.15元,如果这个价格用在商业项目上,商业用电远高于这个价格,不用任何补贴,他们都会很积极的用。他还认为,如果政策配套,我国的屋顶太阳能发电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家能源局正在做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这个政策一旦能够突破的话,未来中国的市场空间会非常大。因为现在放眼看去,我们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屋顶太阳能,欧洲的屋顶利用率很高,国内如果把这块利用起来的话,会产生相当大的市场。韩晓平认为,目前国资委对电网公司的考核指标应该向太阳能发电倾斜。

首先要解决上网问题,而上网问题还要解决电网公司的利益,国资委不能仅仅是要求电网公司每年完成多少量,增长多少,简单的按照GDP的方式来进行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各个部委也要改变思路,把它作为整体利益和国家战略来考虑,让这些公共事业型的电网公司把这些事情当做自己的工作,完不成的话可能奖金会受影响,帽子会被摘掉,只有这样它们才有积极性。

根据规划,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虽然光伏产业未来将迎来转机,但这也不意味着企业的日子会好过,消化过量产能会经历一个两到三年的过程。他表示,这段时间对之前过分依靠国外市场的企业是一个打击,但这个打击不完全是坏的,它可以使这个产业有一轮淘汰的过程,把弱者踢出去,强者留下来,整个行业会比较健康的发展。

不过在寒冬中,也有好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提高一倍到8厘/千瓦时,按照这个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征收将超过380亿,这有助于增加电网企业采购积极性。钱的问题解决了,政策面依然需要进一步理顺。林伯强建议,还需要考虑到电力运输、调度侧的积极性。林伯强说:“其实现在问题还不完全是上网电价,关键是咱们的清洁能源分布都在东北、西北地区,这些地方是没有市场的,长距离运输以及对电网稳定影响的这部分成本,目前是没有什么说法的。目前所有补贴都是补贴发电侧的。"

中国光伏产业的前途在屋顶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最早启动于国外市场。 2004年,德国引爆欧洲光伏市场;2005年,意大利启动全新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2007年,西班牙光伏市场启动。在欧洲朝气蓬勃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中,政府补贴成为强有力的引擎。 那几年,太阳能光伏太贵,每度电达到4元,中国用户消受不起,以尚德和英利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将主战场选在欧美。 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将光伏的好光景打破。很多光伏企业长达几个月没有海外订单,有些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到了2010年,市场出现转机,重新火爆,但危机已在潜伏。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快速步入下行通道,光伏产业再度面临厄运。德国意大利先后下调光伏补贴,光伏产品价格直线下跌。在美国,由于中国光伏产品价格比较低,把美国人憋住了,有三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撑不住倒掉了。于是,七家美国企业牵头,诉“有政府补贴”的中国企业在美倾销,申请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但归根结底,这仅仅是正常的贸易摩擦而已。国际贸易从来都是对等原则,你打了我一拳,我一定会还你一脚。美国人自己也很清楚,他自己的产品要100元,中国产品只要40元,为什么不用价廉物美的产品呢?即便美国人真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中国也会采取一定的报复性措施。“双输”的结局,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欧美市场不行了,中国光伏企业自然把眼光转向国内。2011年8月,光伏发电标杆价格出台,在2011年12月31日前投产的光伏项目,享受电价1.15元。这无疑是给中国的光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似乎已水到渠成。但中国的光伏产业究竟应该怎么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都无外乎符合两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就光伏而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实际应用没有问题,但经济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丰富,且西部地区涵盖广大的荒漠,为大型太阳能电厂发展提供了空间。西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一些人看来,是一道绝佳的经济发展良方。于是,西部数省区近年来爆发了光伏发电建设的热潮。但壮观的背后则是困局。光伏电站建成了,要发电了,但电发给谁呢?谁能要这个电呢?西电东送成为唯一的选择,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则难上加难。能源在西边,用电在东边,西部的能源要朝东部流动。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工业重心应当朝能源丰富的地方战略性转移。这与中国现今的产业转移方向是一致的。回头再看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的问题。即便有国家电网的配合,格尔木的光电要送往西宁,距离800公里,但那里并不需要,因为西宁是水电之都,拥有黄河上几个大的水电站。

那么,就必须要再往东送,还得建设输配电设施往东送。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仅1700左右,但为了送这些“稀薄的”电能,不仅需要层层升高电压,还要配套新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甚至特高压的输变电装置,到达目的地后,还要层层降压才能使用。为了利用少量的新能源,我们要付出如此高昂的经济代价。这是不是舍本逐末?

新能源有几大弱势:能量密度低,如果说传统能源是能量块的话,那么光照能量密度较小,仅仅是能量膜;供能过程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一片云过来,光伏电站就发不了电了;不能大规模储存,否则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可以预见的是,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成之日就是困局开启之时。因为电网配套建设并未启动,电运不出去,发不出来,电量无法计算,每度电补贴也无从谈起,建成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将被无情地晾在荒漠中。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不往外送,就在本地使用呢?荒漠中大规模建光伏电站,发电后就地使用,大规模消纳于西北电网,可以替代大部分传统能源。欧洲太阳能发电采用了“分散开发、就地供电”模式。德国光伏发电容量为1732万千瓦,2011年底达2300万千瓦,超过我国三峡水电站装机规模,基本都分散地建在用电户屋顶,分布式接入系统。用电户可以自建自发自用,富余电量可向电力市场出售,供电不足则由大系统补给。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电力就地消纳,基本不弃光,电量得到充分利用;不用远距离送电,故不用配套新建大量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施,节省大量投资并减少大量输电损耗;电源分散,故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很低,好比在“毛细血管系统”里运行,出力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对主电网影响甚微。“自发自用”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新能源的一大趋势,我们完全可以效仿。一栋民用住宅,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自发电40度。如果这栋房子原来要从大电网买100度电,现在只要买60度电即可。这样,用电结构改变了。如果推广全国的话,意味着大电网的供电减少了40%。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煤电占70%,节省四成,就相当于节省了28%,整个火电厂减少三成,这对世界将是多大的贡献?这不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吗?这样因地制宜、可行易行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偏要到沙漠里集中建设,偏要远送到东部,导致劳民伤财呢?

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既集中开发,又分散开发。自发自用,既优化了供电结构,还降低了用电成本,又实现了节能减排,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看似庞大的中国光伏产业,事实上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2011年,“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业,深陷欧美光伏市场困局,美国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旗手一年来将“行业悲情”演绎到了极致。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太阳能光伏标杆电价,西部由此掀起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热潮。阳光照进国内是中国光伏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主要光伏补贴政策

1.特许权招标

2009—2011年连续三年进行特许权招标,规模分别为10兆瓦、280兆瓦、500兆瓦。

2.金太阳示范工程

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蓄电池给予50%的招标补助,其它部件给予每瓦4元~9元的补贴。

3.广电建筑应用一体化

2011年2月,财政部、住建部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太阳能广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的通知》。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

其实,正是“屋顶光伏挑战项目”挖掘了美国光伏市场的潜力。2011年12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宣布了“屋顶光伏挑战”(SunShotRooftopChallenge)项目获奖名单。屋顶光伏挑战项目是能源部“太阳计划”(SunShotInitiative)的一部分。“太阳计划”的目的是在10年内让太阳能与其它任何一种能源相比具有成本竞争优势,这也是美国能源部为了增加本国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让美国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光伏市场领导者的大布局的一部分。

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说:“通过这个项目,能源部靠资助这些团队挖掘了美国太阳能市场的潜力,使全美投资和应用太阳能变得更加迅速、便捷和低成本。这些团队能够降低民用和商用光伏系统的成本,同时为面临预算紧张的地方政府节约了资金和时间。”民用或商用太阳能发电站的成本多达40%都不是“硬性成本”,而是来自复杂的“软性成本”,例如审批、区域规划和光伏系统并网。事实上,今年年初SunRun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仅仅地方审批流程这一项就给美国每户住宅的光伏安装增加了2500多美元的成本。使事情更复杂的是,这些审批流程不仅繁琐,而且每个地区都不一样。

光伏过热供大于求

有人用“哀鸿遍地”来形容眼下的光伏制造业,认为这是浮躁的中国产业发展的又一明证。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爆炸”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及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此外,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进入2011年,光伏产业每况愈下,海外上市的10家龙头企业8家报亏,光伏能源巨头无锡尚德三季报显示净亏损为1.164亿美元,总裁施正荣财产已跌至1.5亿美元。而国内上市的24家光伏概念股中,业绩同比下滑的有8家,环比下滑的多达16家。小企业的境况更加悲惨,仅浙江地区就有超50家小企业关闭。目前已有20%的企业完全停工,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魏启东教授认为,由于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好,致使一些小的投资者上马了一批小型的光伏产业企业,他们忽略了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形成了所谓的竞争,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形成了临时的光伏低谷。“当前的光伏低谷已经对二三线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于求的。当前的‘供远大于求’是一个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

  去年11月份,无锡尚德总裁施正荣就曾提出“欧洲需求下降,明年全球光伏市场肯定出现过剩”。并且早在2007年他就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存在泡沫经济。“这将是一次行业大洗牌。”浙江一位光伏产品生产企业表示,企业通过市场调节光伏总体产能,可以促使企业练基本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策的扶持,加快培育国内市场。同时,企业在现在的挑战面前应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在企业的成本、风险控制上,在企业的运营上下功夫。

“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值已经达到735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规模,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张立峰却备感压力,“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2009年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得到高速发展的一年,市场急速扩张。但是,2010年,行业并没有能够延续这种良好形势,而呈现出高位下调的态势。”

不少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负责人表示,受综合原材料价格升高、人力成本增加、政策拉动效应日趋削弱等因素影响,2011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并不乐观。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市场的压力很大,一方面已经发展多年的农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品牌的产品销售点都已建到了村里。另一方面,城市市场的拓展并不顺利,一线城市中仍很难见到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身影,销售主要依靠集中的太阳能热水工程以及小区的零售业务。

受年初海宁“质量门”影响,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一度遭遇信任危机。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门槛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不到位、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等。这些问题降低了行业整体的信用度,阻碍了品牌企业前进的步伐。再有,很多地方的区域保护成就了地方杂牌之美,价低质差的产品充斥其中,品牌企业难以用品质赢取消费者青睐。

零售市场受到冲击,众多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开始与房地产企业联姻,下大力气开拓城市工程市场,相继推出了适合建筑安装的新型产品。然而,现实似乎没有那么顺利。虽然目前很多省市已经出台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但具体实施起来仍是困难重重,不少小区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即便是已经推行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政策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开发商钻政策漏洞,安装价格最便宜的产品,却不考虑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的整体效果。

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似乎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辅助。保障房建设对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来讲是个机遇,如果有政策做支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不但能够促进行业发展,还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相关部门应当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在城市建筑中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

纵观整个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虽然尚处于“寒冬期”,但向上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始终处在震荡上行的状态,而每一次行业发展的震荡期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此次也不例外。当泡沫褪尽,说不定是更好的投资机会。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