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瓶颈及未来趋势
摘要: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速引人注目。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达28.5%,而全球范围内这一复合增长率仅为8%。“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消费群体的扩大及政策支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近日在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85亿,占总人口数的13.7%。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刺激了家用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速引人注目。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达28.5%,而全球范围内这一复合增长率仅为8%。“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消费群体的扩大及政策支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近日在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85亿,占总人口数的13.7%。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刺激了家用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整体上趋向于中低端。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上高端产品占比为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的平均水平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在55%,中低端产品占45%。“这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
在需求结构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类似于“金字塔”状,众多中小医院构成宽大的“塔基”,其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以中低端为主;塔尖部分为大型医院,数量不多但占据了大部分高端医疗资源。伴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珠江三角州、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地区三个医疗器械产业的聚集区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区域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及总销售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蓝海”还是“红海”?
有观点认为,医疗器械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越来越成熟,并产生一批标志性的上市公司,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似已成为“红海”。事实上,医疗设备和器械制造业产值年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35.99%的高峰之后,便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虽然在产值上创出新高,但增长率已降至20.74%的新低。目前,安装心血管支架的费用已经进入医保报销范围,随着城市及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逐步完善,市场仍将保持一个高速增长期。未来,除市场自身的因素之外,政策推动也将提升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潜力。今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其中对于提高医保覆盖率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给予重点关注。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偏向中低端,而医改重点之一就是大力普及与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这两点不谋而合。随着医改的层层展开,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也将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机构很有可能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消费主体。我国农村地区常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得到快速释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基础医疗设备的需求潜力巨大。不过,世康融(北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钱伟佳指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产品同质化、技术含量低、低价竞争等问题,已经令市场“惨不忍睹”。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及企业相互竞争,必须要讲究市场、品牌、渠道及策略,才能令市场真正成为“蓝海”。
多个领域投资机会显现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自身的现状决定了其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特征,今后的市场潜能及多个领域的投资机遇已经显现。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医疗器械产值将达2000亿元。大型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有望切实得到政策扶持,8-10家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将会受益。政策的利好以及市场自身的需求潜力,均为各类民间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投资机会来看,如何创新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突破瓶颈的关键点。2011年至今,已有多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在医疗器械行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研发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中,作为医疗器械产业中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子行业,医疗诊断及监护设备的研发制造近年来更加受到资本青睐,如外检测仪器和试剂盒、医学影像设备等。
产品性价比及品牌建设等要素同样会左右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针对日渐广阔的基层市场,优化管理及成本控制,尽力将中低端产品做精做细,也是民间资本投资不可忽视的流向之一,例如移液管、过滤器、离心管等基础医疗器材领域。
分析师人士表示:“根据医改规划,未来医疗信息化将会继续推广,由此将大大提高医疗信息处理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互联网与医疗设备的结合,也将缓解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医疗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将会吸引民间资本在此驻足。”
而未来,医疗器械将呈现怎么样的发展趋势?
第一,本土化。对于外资公司来说,本土化在未来不再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而将是一个必须进行的过程。本土化团队,本土化生产,本土化研发是未来10年的大趋势。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如GE早已在几年前开始了本土化的过程,近年也在不断将本土化的进程推进与深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可以说是牢固扎根中国市场。西门子医疗中国内部代号为“SMA R T”的战略计划,以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基层细分市场。由此可见在未来10年,中国医院的需求会逐步细化,话语权或逐渐增强,如果跨国企业还是仅仅满足于将欧美市场的成熟产品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市场销售,忽视本土化,必定会遭到其他本土化先行者的竞争而逐步失去市场份额。
第二,普及化。医疗器械普及化的浪潮已经到来。由于政府的三级医疗机构规划浮出水面,一些以前低端医院较少采购的设备如监护仪等,临床需求开始迅速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在明白普及化趋势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中国的医保覆盖率虽然高,但是覆盖的质量和报销的水平并不高,根本无法和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相比。因此病人和医保系统的支付能力依然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负担高端医疗检查或者昂贵的医疗器械使用,与医疗器械普及化相伴的是中低端医疗设备市场的膨胀,高档医疗设备市场仍保持相对稳定。针对这样的趋势,器械厂商现阶段可以针对中低端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性价比产品,满足新增需求。在未来几年做好售后服务和客户教育,培养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在数年后这批医院需要更新设备的时候再次取得客户的青睐,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规范化。政府拨款与财政支持在基层采购中极为普遍,而有政府拨款的采购一般都采取政府大型招标或者集中招标的形式进行,随着基层采购在医疗器械销售中占得比例逐渐增加,我们可以预见政府大型招标和集中招标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整个招标采购的流程将会更加规范化与流程化。销售的环节将会有所缩短,代理商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代理商的角色也会有所变化,厂家将会负担更多的市场和宣传的责任,更多地与政府直接接触,代理商承担更多的物流,分销等角色,代理产品的利润也不可避免将有所下降。但是规范化将会更好地净化行业的商业环境,促进各方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产品性能,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上来,对新医改也会有正面的促进。
第四,白热化。经济危机带来的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和新医改带来的医疗市场快速增长是近几年来对比鲜明的两大现象,医疗行业抗周期性的特点和相对的高利润吸引了大批原本并无医疗器械业务的大公司涉足医疗器械领域,成为了近年的亮点。
韩国财团三星电子近年来净利润下滑,其中硬盘部门更是连年亏损,活力前景低迷。三星电子已经将韩国著名的超声公司麦迪逊收入麾下,在最近的医疗展上以三星麦迪逊的身份现身,涉足超声诊断市场。可以预料其未来还会有一系列的并购和自主开发,进一步切入医疗器械市场。其他消费类电子厂商也不会坐视市场落入他人手中。另据近日结束的日本医疗器械学会上的消息,日本政府也在考虑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涉足医疗器械产业,计划缩短企业申请时间和政府机构审批时间,在内阁官房设立“医疗创新推进室”等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打破行业壁垒。为了使医疗领域成为未来日本一个强大的产业,要像当年打造日本的汽车产业那样构建拥有广泛关联产业的强大产业结构。
从上面的种种迹象看来,完全可以预料在5-10年后的未来,医疗器械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注重研发,关注客户需求的企业将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胜出,成为激烈竞争的收益者,但也必然有一批企业因为闭门造车,忽视客户需求而遭到淘汰。
第五,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20年医疗器械技术上的大趋势。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打破区域区隔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等都是智能化的一些实例。事实上在智能化领域,医疗器械的部件厂商已经在积极行动,早在2006年以因特尔为中心成立了非盈利团体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并且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电子厂商加入。比如上面提到的三星电子、飞利浦,以及诺基亚、摩托罗拉、德州仪器、IBM、夏普、松下等厂商加入。相关厂商正打算各自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打破医疗器械之间不能直接互联的壁垒。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