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中国禁售燃油车提上议程 中外合资会冲击本土品牌吗

2017-09-11 17:55:43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作者:LY 点击:1039

9月9日,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漏,我国燃油车禁售已提上议程,将与相关部门对订制禁售时间表做研究。此前,众多汽车企业已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汽车市场冠军的中国,则成为外资汽车企业首要瞄准的目标。外资品牌抢占中国市场有效的方式是与中国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那合资会不会对中国汽车企业带来冲击?

禁“燃”下新能源崛起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经历了200多年工业的发展,全球的能源消耗非常大,所以开辟新能源是每个国家都在考虑的问题。德、英、法等欧洲主要经济国家能源缺乏,石油和燃起对外的依赖都高达80%以上。基于自身的能源战略需要,减少能源对外的依赖,抛弃燃油车开发新能源是必然的选择。

从2015年到2017年8月份止,荷兰承诺在2050年以前完成禁售燃油车,法国、德国、英国、挪威、印度等国也相继宣布了禁行或禁售燃油车时间,时间跨度普遍在2025-2040。

2017年9月9日,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漏,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研究,制订我国禁售时间表。

基于禁行、禁售燃油车的契机,新能源汽车有了很好的生存土壤,但汽车企业想要迅速地发展,就需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潜力惊人

世界GDP排名第二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极大的潜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令外资品牌垂涎三尺。据中国汽车工商协会数据显示,仅是今年1月至7月,我国的乘用车产量为1324.13万辆,商用车234.38万辆,累计1558.52万辆;汽车销售量为1532.5万辆,同比增长4.1%。有机构预计我国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会超过2900万辆。这极大的汽车市场若是全部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容量亟待填充。而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势在必行的。

早在2016年,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就明确规定,禁止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投资项目。得益于相关补贴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快速发展。据悉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完成销售40.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9.8万辆。自2014年7万车辆到2015年增长到34万辆,再到2016年突破了50万辆。

8月3日出炉的《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指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77万辆。在“十三五”规划中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划,预计在2020能做到产销200万辆,相较于近两年的汽车产量估算,市场还300%的容量等待填充。仅在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就达5.6万辆,同比55.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 70.2%。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中外合资潮来袭

近几年,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众多,目标多为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早在2010年,比亚迪和德国戴姆勒奔驰就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腾势”这一品牌。

2017年6月,大众和江淮汽车成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协同造新能源汽车;

8月4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与瑞典沃尔沃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深化对电动汽车研发等技术合作;

8月22日,美国福特汽车和众泰汽车宣布将共同成立产销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

8月29日,法国雷诺-日产汽车联盟宣布将与中国东风汽车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纯电动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有着非凡的诱惑,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不算长,消费者多抱尝试的购买心理。若外资车企采取传统方式进口到中国,可能由于关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原因在国内价格会变高,不利于销售。因此外资品牌想要快速高效抢占中国市场的最佳方式就是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这不仅能够避免很多问题,还可以享受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的便利,减少汽车销售的阻力。同时,中国企业与国外品牌合作可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是双赢的合作方式。一位国企汽车新能源负责人这样表示。

就目前来说,虽然很多中国主流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有自己的布局,从技术到产品销量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也有专家对中外合资潮的情况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对中国本土的一些自主品牌会造成冲击,因为想要冲击中高端的市场,中国本土品牌与外资企业在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加上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有国家政策扶持,所面临的竞争性不是很强烈,算是在“温室”里发展起来的。一旦真正进入市场化的竞争,就会发现一大部分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没有想象中的强,竞争会变得非常残酷。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