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和利润双超10%,兆易创新半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
01 营收与利润双提升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贡献突出
半年报显示,兆易创新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50亿元,同比增长15.0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消费类电子、汽车、工业应用等多个领域的市场拓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
利润方面,兆易创新的表现同样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5亿元,同比增长1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44亿元,同比增长14.99%。
这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的增加,尽管营业成本也有所上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4亿元,同比增长16.76%,但依旧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
从半年报中的信息来看,兆易创新的产品分为存储芯片、微控制器(MCU)、传感器和模拟产品四大板块。
其中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两大板块占比较大,2025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28.45亿元和9.59亿元,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68.55%与23.10%。
02 MCU产品营收增长近20%
兆易创新的MCU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59亿元。得益于强化深耕优质消费及工业市场的战略,其MCU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20%。
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在MCU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开发支出为4961.72万元,同比增长312.15%。其MCU产品线涵盖了从入门级到高性能的多个系列,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AI领域:推出直流拉弧检测方案,以高性能GD32H7系列MCU为硬件基础,搭配AI算法工具,显著提升检测准确率;并且兆易创新宣布与国内知名嵌入式操作系统睿赛德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高级合作伙伴,这标志着双方在嵌入式系统生态建设领域的协同将迈入全新阶段。
数字能源领域:基于高算力MCU打造智能、高效、高功率密度的数字电源产品,加速在AI数据中心、光伏逆变器、储能、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布局;推出覆盖功率控制、储能系统、端侧AI等应用领域的MCU和AFE解决方案,助力智慧能源产业升级;推出高性能MCU的单片微型逆变器方案。
家电变频技术领域:以专业化定制能力,为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等提供全链路技术支持。今年6月,兆易创新与长虹控股集团在中国科技城绵阳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变频控制、存储、传感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共同探索AI+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携手推动智慧家电产业创新升级。
新产品发布:推出GD32C231系列入门型MCU,扩充产品阵容,为小家电、BMS电池管理系统、小屏显示设备、手持消费类产品、工业辅助控制、车载后装等应用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市场拓展方面,兆易创新的MCU产品在多个细分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推出了适用于车身控制、智能座舱、底盘、动力系统等多元电气化车用场景的GD32A7系列车规MCU产品,进一步拓展了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
03 存储器产品仍是主力
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在存储器产品上实现营收28.45亿元,同比增长9.2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开发支出1.73亿元,同比增长370.29%。产品包括了闪存芯片(NORFlash、NAND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NOR Flash业务
兆易创新的NOR Flash业务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约为18.5%,排名全球第二,中国内地第一。
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推出了专为1.2V SoC应用打造的双电压供电SPI NOR Flash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在双电压供电闪存解决方案领域的战略布局。
NAND Flash业务
兆易创新的NAND Flash产品主要聚焦于SLC NAND Flash市场,2024年市占率排名全球第六,中国内地第一。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推出了兼备更快读取速度和坏块管理功能的高速QSPI NAND Flash产品,进一步拓展了产品应用领域。
DRAM业务
兆易创新的利基型DRAM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量价齐升,毛利率季度环比改善明显。公司推出了8Gb容量的DDR4产品,其中新产品DDR4 8Gb在TV、工业等领域客户导入成效显著,已成为利基型DRAM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写在最后
从兆易创新2025半年报来看,这家企业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这得益于其在MCU和存储器产品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
除了MCU和存储器双双发力之外,兆易创新的模拟芯片产品值得关注。
2024年年底,兆易创新收购了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使得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在模拟芯片上实现营收1.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4.5倍。并且其模拟芯片与GD32MCU配对,已整合于多个解决方案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兆易创新收购苏州赛芯的溢价率高达289.48%,这起收购2025年上半年带来的变化,是否意味着这家企业未来会在模拟芯片产品上加大投入呢?不妨一起拭目以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