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再度升温,芯片集成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无论是市场的关注度、消费者购买倾向还是彩电厂商的重视度都体现出了液晶电视的号召力和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液晶电视芯片领域也是如此,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规模已达到22.9亿元。
中国液晶电视产量是带动芯片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为632.34万台,而2006年全年产量仅为883.2万台。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我们预计2007年全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将实现58%的增长,达到1,400万台。与以往不同的是,具有国际品牌背景的制造商大幅提升了液晶电视的产量,如苏州飞利浦2007年上半年其产量超过了TCL、创维、海信、厦华等原本领先的国内彩电厂商,成为中国内地液晶电视产量最高的企业,同时,飞利浦接近70%的出口率也使其成为液晶电视出口大户,外资与合资企业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说明全球液晶电视市场进入普及期。面对成本压力,国际品牌液晶电视生产线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因此未来几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除产量外,大尺寸、高端液晶电视产量增加也是影响芯片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较2006年32英寸面板占据市场绝对优势而言,进入2007年后液晶面板开始向更大尺寸发展,价格下降和市场接受度是主要推动力,消费者在体验液晶电视的超薄、时尚特性后,其关注点开始逐渐向37英寸、42英寸和46英寸等更大尺寸产品移动。液晶电视尺寸增加首先带动LCD驱动芯片数量增长,其次为了体现大尺寸优势,高质量的画质也提升了对视频解码芯片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尺寸液晶电视即37英寸以上产品通常定位在中高档次,因此除基本性能外,强大的外部功能也是其优势之一,如丰富的接口、双频道同时收看、震撼的音频效果、读取外接存储卡、接收数字信号等,外围功能的增加相应带动了接口芯片、高端音频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和电源管理等外围功能性芯片的增长。
从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应用结构来看,LCD驱动芯片和图像控制芯片所占比重最高,均超过了30%。LCD驱动芯片的市场规模为8.24亿元,其中包括门极驱动、栅极驱动和时序控制芯片,由于门极驱动和栅极驱动的用量与液晶电视尺寸和分辨率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分辨率越大,驱动芯片的用量就越多,在大尺寸液晶电视比重增长的带动下,驱动芯片的市场规模超过了图像控制芯片。
图像控制芯片是液晶电视中最为重要的器件,包括MCU、视频解码器、RGB处理芯片、视频ADC、Scaler IC和去隔行处理等。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图像控制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MCU、RGB处理芯片、视频ADC、Scaler IC、去隔行处理和解码器被越来越多地集成在了一起,还有一些芯片厂商推出了单芯片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因为单芯片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降低电视厂商的研发投入、减少外围器件的数量,降低产品成本,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较大优势。在液晶电视市场普及初期,成本的降低是最重要的。
在控制芯片被集成的趋势下,独立的音频芯片解决方案却开始更受欢迎,因为独立音频芯片可以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液晶电视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于电源管理来说,降低功耗、降噪和散热设计是电源管理芯片一直要面临的问题,同时液晶电视大尺寸的发展也是对其的一个挑战,因为随着尺寸的不断增大,功耗的降低显得更加重要。在信号接收应用中,目前画中画功能对市场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未来随着技术发展数字电视才是影响其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数字电视信号标准的统一和接收一体机的成熟,而从芯片集成角度来看,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数字调谐器与控制芯片的集成,但由于全球各地信号标准不统一,集成调谐器芯片的解决方案应用仍然较少。总体来说,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集成趋势仍然是液晶电视芯片市场发展主要特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