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百得、TTI,一家电动工具供应商浮出水面:国产器件出海新入口?
近日,主营电动工具零部件的制造企业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杰)正式登陆主板。
华之杰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聚焦电动工具细分市场的零部件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覆盖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精密结构件与其他等五大类,核心客户为百得集团、TTI集团、东成集团等国内外头部品牌。
2024年其营收达到12.3亿元,其中电动工具零部件收入占比超九成,境外销售占比超六成,呈现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特征。
图源:华之杰
此次上市华之杰募资约4.86亿元,将用于年产8,650万件电动工具智能零部件扩产项目以及流动资金的补充。
01 年营收超12亿,电动工具零部件占比九成以上
截至2024年末,华之杰的营收达到12.30亿元,较2023年增长31%。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比增长26.38%,毛利率为25.99%,略低于上一年的26.46%,但较22年的21.50%有较高增长。
从财务结构看,整体经营延续稳健态势,但利润端增速放缓,主要来自期间费用与产品结构的变化。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华之杰的主要营收高度集中在电动工具零部件领域,该类产品收入在各期中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92%、91.97%和94.04%,占比持续提升,结构稳定。
2024年,电动工具零部件实现收入1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03%,是带动整体收入增长的核心来源。同期,消费电子零部件收入约为7,236万元,占比不足6%,较前两年进一步下降,显示出边缘化趋势。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从市场结构看,境外客户是支撑增长的主要来源。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为7.81亿元,占比64.40%,其中美国市场占比18.33%,东南亚市场占比19.97%。
相较2022年的60.53%与2023年的59.67%,境外占比整体稳定,说明其业务高度依赖海外客户链条。出口市场的稳态运行,是维持整体营收规模的重要基础。
从整体来看,华之杰是一家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电动工具零部件供应商,客户结构与市场区域集中度较高,利润端受费用上涨与产品结构变化影响,表现相对克制。
02 电动工具五大件:主力产品稳中有变,模组品类加速崛起
在华之杰的电动工具业务中,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精密结构件与“其他”类产品构成了五大核心品类。2024年,这五类产品合计实现收入11.41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4.04%。
表面上看,产品结构基本延续过去主力格局,增长也多来自整体行业回暖带动的需求恢复;但进一步拆解后可以看到,增长路径正在发生转移,模组类产品正在成为增速最高的类别。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智能开关仍是当前收入体量最大的产品,2024年实现营收5.88亿元,同比增长34.84%。该品类早已脱离传统开关部件定位,其高端普遍具备调速控制等功能。
智能控制器2024年营收1.75亿元,仅同比增长0.90%,毛利率从上一年的17.13%下滑至12.24%。该板块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行、高毛利型号销量下滑,以及客户价格压力增加。
无刷电机产品同比增长44.85%,回到1.47亿元,但增长更多来自客户订单恢复,如TTI集团需求回暖。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与上述主力产品相比,结构变化最显著、增长最快的反而是“其他”这一模组类品类。
该品类在2024年实现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5.33%,已超过无刷电机、接近控制器体量。根据注册稿披露,该类别包括锂电池保护器、电子模组等,客户主要为百得、东成。
精密结构件作为支撑类产品,在2024年实现收入3,471万元,同比增长62.04%。主要品类为碳刷架、电池夹等,结构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出货量变化与其他产品的放量趋势保持同步。
总体来看,华之杰整体呈现“模组品类放量、主力品类稳中求优”的发展趋势。
智能开关业务仍是华之杰最强盈利支柱,而电子模组和锂电保护器等“次核心产品”,正在构建新的增长曲线。控制器业务体量虽大但利润空间受限,无刷电机则处于结构调整期。
03 客户长期绑定TTI、百得,供应商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从客户结构来看,华之杰的主力市场集中于国际电动工具品牌,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报告期内持续走高,分别为67.32%、68.55%和70.78%。
其中,百得集团与TTI集团连续三年稳居前二的位置,2024年度,华之杰对百得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4.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8.39%;对TTI集团的销售为2.04亿元,占比16.59%。两家合计贡献华之杰一半以上的营收,体现出其与国际主流品牌客户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在材料端结构中,半导体器件是控制器模组制造的核心成本项之一。2024年,华之杰芯片采购金额为9,488.05万元,占年度原材料采购总额的12.75%;晶体管采购金额为9,074.53万元,占比12.19%,两者合计接近25%。
在此前两年,这一合计占比分别为26.00%与23.61%。尽管占比略有波动,但始终处于高位。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半导体的采购策略上亦出现结构变化。
2022年,艾睿电子和Microchip仍为前五大直接供应商之一,而自2023年起,两者均退出主要供应商名单。华之杰在在注册稿中解释为主要型号芯片及晶体管实现国产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策略并未导致核心器件采购单价下滑,反而体现出其在国产替代中的策略性筛选与应用能力。
部分核心器件开始由国内供应商承接,有助于缓解地缘供应链波动风险,也可能带动中长期的成本结构优化。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综合来看,华之杰的客户侧出货渠道稳定,绑定国际头部品牌;供应侧则正在推动核心器件的国产替代,芯片与晶体管作为价值占比最高的部件,已然成为国产器件厂商切入国际品牌链条的新入口。
04 零部件之外,电动工具行业的趋势与转型逻辑
从消费电子开关及结构件,到向全球电动工具头部品牌客户提供一体化交付,华之杰的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整个电动工具产业的变迁轨迹。
在行业整体趋向高端化与集成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不是单一产品的升级,更是客户对零部件交付能力的重新定义。
华之杰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下游客户对产品的功能性、结构复杂度和精度要求持续提升,推动电动工具零部件从简单结构件向多功能组件甚至系统化方向演进。
图源:华之杰注册稿截图
这种趋势背后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是终端产品智能化、轻量化、便携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以TTI、百得为代表的国际客户,正在将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更高等级的质量与交付体系中。
具体来看,未来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向:
零部件集成度的提升。结构件、电控、电池保护、电机驱动等功能单元,逐步由多点分散采购转向少量核心供应商的系统化交付。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仅要提供标准件,更需具备模组设计能力与多功能器件整合能力。
海外客户对交付与质量能力的提升要求。电动工具尤其是高端市场仍以欧美为主,境外销售占比长期维持在六成左右。在客户结构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品牌客户通常倾向于与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供应商长期合作。
本土化替代与供应链稳定性诉求的同步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呈现局部回流与区域再布局趋势下,客户越来越看重本地交付、灵活制造与成本优化能力。
另一方面,此次华之杰募资扩产的项目也反映出其对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此次华之杰上市募资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年产8,650万件电动工具智能零部件扩产项目。
根据披露,该项目落地后将实现新增年产2,000万件智能开关、200万件直流无刷电机、250万件直流无刷电机智能控制器、1,000万件锂电池智能控制技术模块、4,000万件电池夹及1,200万件碳刷架的生产能力。
从扩产方向来看,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目前收入体量最大的智能开关,以及近两年增长最快的锂电控制模块,基本延续了现有产品布局,也回应了下游客户对模块的需求提升。
整体来看,华之杰的发展思路并非停留在产能扩张与制造能力提升上,而是在延续结构件优势的基础上,围绕电驱、电控、电池管理三大核心零部件领域继续扩大布局。
活动预告
在“无绳化、高效率、智能化”趋势驱动下,电动工具与清洁电器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终端领域,正在系统设计层面加速融合,特别是在锂电管理、电机驱动与快充控制等关键环节形成高度共通。
为顺应这一变革,推动技术共建与方案整合,由Big-Bit商务网主办、《半导体器件应用》杂志承办的“第八届(苏州)电动工具控制与充电技术研讨会”与“2025’清洁电器技术创新论坛”将于2025年8月22日在苏州尼盛万丽酒店举行,聚焦双领域的核心技术路径与系统集成方向,打通研发协同、结构整合与技术复用的关键环节。本次大会设置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技术展示与供需对接等多个环节,聚焦电源管理IC、MCU、功率器件、传感器等上下游厂商。
电动工具论坛将重点关注无刷电机的效率优化、电池健康管理(HPM)与快充协同控制、高集成度控制芯片等技术方向;而清洁电器分论坛则将以清洁机器人技术创新为核心亮点,围绕多模态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算法、无刷电机高效低噪控制等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下一代产品的系统演进路径。
现场还将设立产品展示区与供需对接会,帮助整机厂与方案商实现精准选型与高效协同。双论坛联动,既服务前沿技术探索,也对接产品工程落地,为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一站式对接与系统级交流平台。
报名二维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