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谈: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何以落后于韩台(上)

2006-09-20 09:34:07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点击:1463

    笔者前不久写了一个有关日本半导体产业成本竞争力的专栏,由此得到了与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众多人士进行交流与探讨的机会。由于设备厂商的业务遍及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全球各地,因此能够对各国半导体厂商进行比较,从中能够发现日本半导体厂商的问题所在。  
    
    笔者在此以座谈会的形式再现讨论的内容。A原在一家日本半导体厂商工作,后来跳槽进入了一家美国设备厂商。B长期在日本设备厂商工作,而C则是由日本设备厂商跳槽到了美国设备厂商。三位人士均在一线详细地见证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由鼎盛逐步走向衰退的过程。  

    笔者:业界有人认为日本半导体厂商失去竞争力的一个理由在于技术融入设备之后,只要买来设备就能生产,从而让韩国和台湾追上来了……。  

    A:我说一句。只要买来设备,就能生产半导体,如今还在进行这种偏离实际的议论,是不行的。我认为它根本不能成为日本半导体厂商走向衰退的理由。  

    笔者: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技术人员长期在韩国厂商的生产线上回不来,不是在进行技术指导吗?  

    “并非打算传授技术”  

    B:我就曾经到我们的韩国客户的工厂出过差。但出差的理由和技术指导两码事。由于设备未能达到性能指标,对方说“要把设备退回来”,出差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为了让对方明白如果要把设备退回来的话,事态该有多糟,而费尽了心血。并没觉得是“去传授技术去了”。  

    笔者:韩国厂商的技术实力从一开始就很高吗?  

    B:不可否认,韩国和台湾厂商是通过购买与其当初的目的比起来看似性能过高的设备,并利用它赶上来的。他们通过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钻研并逐步提高了制造技术。  

    笔者:在韩国与台湾厂商钻研并逐步提高的技术中,超越了日本厂商的是成本削减技术吗?  

    C:是的。在此之前,本人曾就某个设备对韩国与日本半导体厂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生产同样的元器件,日本厂商使用的设备数量竟是韩国厂商的2倍。因此,不得不承认韩国厂商的成本削减技术远远领先日本厂商。  

    A:日本半导体厂商普遍存在着工艺流程过长的现象。流程越长,越是无法降低成本。这个问题都讲了10多年了,但双方的差距丝毫没有缩小。  

    笔者:这是不是说日本厂商只关注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而忽视了成本削减技术? 尽管心里明白必须削减成本……  

    A:也不尽然。由于我当时在一线,所以知道现场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在大型计算机使用的DRAM内存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日本半导体厂商,进入90年代以后很快就看出个人电脑使用的DRAM内存市场将会逐步扩大。由于是DRAM顶级供应商,因此能够最先明白市场动向。当时的管理层坚定地向技术一线下达了“由于大型计算机使用的DRAM内存质量过剩,因此要生产成本更低的DRAM产品”的指令。当时的技术人员都清楚必须降低成本。  

    笔者:虽说心里清楚,但实际上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A:对,没有做到。我认为无须寻找各种理由进行辩解,应该面对在成本削减技术上落后于人的事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笔者:那么,是不是存在什么结构性问题,才使日本厂商优秀的技术人员做出努力后也未能取得成功呢?  

    B:我估计部分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日本厂商和韩国与台湾厂商所关注的焦点不一样。日本厂商关注的是成品率,而台湾厂商关注的则是每枚芯片的单价,确实存在这种差异。  

    C:说到双方的差异,韩国厂商与日本厂商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追求的是设备的理想极限。比如,将开工率提高到极限。而日本则是将开工率固定在某个水平,再在这个范围内努力提高成品率,因此在成本削减方面根本赶不上对方。(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