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告别昨日辉煌 或自我转型
摘要: 有行业人士指出,日本家电巨头们这轮剧痛的背后其实也蕴含着其自我转型的背景,日本家电巨头们正经历着从家电成品制造为主业向凭借核心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为主的战略变革。
近段时期的大环境对于曾经辉煌的日本家电巨头们确实不利。滞销、亏损、停工、裁员直至被国际机构下调评级至“垃圾级”,与此同时,我们在家电卖场中能够看到的日本品牌家电也确实在减少,切身感受着日系家电的萎缩。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这显然为中国家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索尼家电图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日本家电巨头们这轮剧痛的背后其实也蕴含着其自我转型的背景,日本家电巨头们正经历着从家电成品制造为主业向凭借核心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为主的战略变革。
日系家电巨头巨亏裁员
继2011财年亏损近100亿美元之后,日本松下日前又预期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2012财年净亏损额将达到96亿美元,其中电视、相机、蓝光播放器和PC等业务的实际情况比三个月前预计的还要差。松下首席财务官河井英明日前表示,继今年5月宣布裁员3.6万人后,松下在明年3月前还将再裁员1万人,以削减成本提振盈利。根据当前的经营盈利状况,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目前已经把松下电器的信誉等级下调至“垃圾级”。
与松下相比,索尼的情况稍好。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财季里,索尼已经实现运营利润的扭亏为盈。但尽管索尼对整个财年保持了盈利预期,但包括游戏机、电视和数码相机等重要产品品类都被下调了财年销量预期。尤其曾经是索尼看家的电视机业务依旧形势低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将索尼长期债务信用评级已调至最低投资级别。
日系家电金字招牌告别辉煌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品牌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家庭的外资家电。那时,即便一台9英寸或者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十足的贵重物件儿。包括松下、夏普、索尼都曾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电子品牌,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此外,在当时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战略性上马的多数家电制造基地也都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而引进的日本技术。与其他外资品牌相比,日系家电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一直是中国家电市场的佼佼者。
不过随着中国家电产业的快速兴起,日本家电近几年明显出现发展减速的形势。比如在手机领域,六七年前曾出现所有日系手机因市场销售不利相继退出中国市场的情形,直到近两年才有夏普和索尼手机又重返中国。彩电领域也是一样,以日资为主的外资彩电从2006年开始市场份额跌破一半,如今更是被中国品牌占据了七至八成的份额。中国空调市场目前也基本被中国品牌垄断,只有几个日资品牌占据着份额很小的高端市场。
日系家电仍掌握核心技术
尽管日本家电的市场表现普遍不佳,不过,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荷清也提醒中国家电企业应该看到日资巨头们痛苦背后的变革动作。他指出,日资企业目前所经历的痛苦固然包含竞争优势下滑带来的危机,但也有其主动摆脱竞争激烈的家电成品制造业的因素,其目的就是更牢固地守住家电核心部件和技术的把控权。
以松下电器为例,此前中国消费者对其最熟悉的是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松下在中国的100多家工厂中其实真正生产家电整机的还不到一半,更多的工厂是生产核心零部件,是集团盈利的重要支柱。松下中国公司公关部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降低竞争性家电产品的业务比重、提高核心零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比重已被集团确立为战略目标。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日资家电企业人士也告诉记者,家电产品在全球的价格竞争都非常激烈,尤其在中国尤为明显,而中国早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因此与中国相比,日本企业在家电整机制造上的劣势明显,及时弱化甚至退出这一市场其实是明智的。
刘荷清也表示,日资家电企业的颓势并不应让中国企业放松警惕,因为向上游核心技术的转移目前已成为很多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一环节上日本企业其实比中国同行先迈出了一步。比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国,但基本每一台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压缩机、控制器、芯片等至今几乎都有着日资企业的基因,因为这些专利技术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
因此,目前日资企业从后端成品制造的退出更应该看做是全球一体化后新一轮产业大分工的标志,在这轮变革后,中国企业还将承载更多家电制造环节的任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