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市场烽烟四起 中国企业如何突围
目前中国的LED照明企业虽然很多,但没有龙头企业。目前LED照明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的公司屈指可数。以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端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限制
雷士照明和吴长江,在惠州是两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是照明产业中的知名企业,年产毛管大概5亿只左右,一个是在照明行业摸爬滚打17年的民营企业家。2010年5月20日,这两个与照明相关的名字再次成为媒体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因很简单。
5月20日,雷士照明(02222.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不幸的是,上市首日即遭破发,最低一度跌至1.8港元/股(发行价为2.1港元/股)。“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按理说我们应该很好才对。不过我相信一个好公司,一个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5月28日,雷士照明总裁吴长江在惠州雷士照明基地的办公室里有些郁闷地告诉记者。
雷士照明位于惠州市汝湖镇广惠高速旁,与TCL一路之隔,距离深圳70公里,到佛山也只有两个小时车程。雷士照明的上市,不仅引起对其股价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一个新兴产业的瞩目-- LED照明。
仅在惠州仲恺高新区这个狭小之地,就有上百家LED照明企业汇聚于此。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市拥有照明企业超过300家,占据全国产业内七成江山。其中LED企业近80家,拥有惠州科锐、雷士、TCL照明、元晖照明、比亚迪、伟志电子、西顿照明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并且日前美国科锐、欧司朗等全球四大LED制造企业先后落户惠州。如今的惠州和周边的深圳、佛山是LED照明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的地区,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区域。
在深圳,据最新的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深圳已培育和聚集了900多家LED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70%.去年,深圳全市的LED产业产值规模同比上年增长30%,首次超过200亿元。
“政府也有以补贴形式支持节能灯的使用和推广,今年补贴的数量约为1.5亿只;节能灯销售额在照明行业中的增长速度为20%,节能灯自身的增长为40%.”吴长江告诉记者,中国是节能灯生产大国,今年约为35亿只,世界的80%的节能灯由中国生产,约有60%出口。
“群雄”逐鹿
据行业统计,2010年我国LED销售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8年的两倍,并每年以30%的速度继续增长。据记者了解,仅广东一个省,预计到2012年产业规模就将达到1200亿元,到2015年则要突破3000亿元。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很显然,LED产业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众多商家必争的新兴行业。
“单看中国的民用照明,就存在一个价值约4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飞利浦照明 (中国)首席执行官毕柏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个诱人的数字。“未来15年,中国的LED产业市场和中国出口市场预计可做到5万亿元左右”,TCL集团副总裁易春雨给出乐观的预测。
同时,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表明了各个节能环保产业可以通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方式进行发展,这也成为这一产业的火爆埋下伏笔。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巨大市场空间,且有政策的扶持。只要蛋糕足够大,分食者自然会多。
“早前我国对节能灯的需求可以是说是供不应求,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吴长江告诉记者,对于LED照明市场,早上项目,就意味着能尽快在更多的区域布点、获得先发优势。这也正是引发该行业热潮的潜在逻辑。
“目前国内的LED照明企业有3000~4000家,稍有规模的知名企业有50余家。”吴长江说。国内LED企业迅速崛起,从三安光电到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以及美的照明今年同样展示了包括家居、商照、电工等各个领域的产品,以展示其“入行”两年所形成的完善产品线。LED产业热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
以佛山南海为例,目前佛山市南海区已集聚了雪莱特、南海奇美、昭信集团、济胜光电、金邦电子等LED上下游企业,据佛山市南海区区长区邦敏透露,为了推动LED产业发展,南海区还建立了总规模10亿元至20亿元的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5年后,佛山南海有望成为国内知名的LED产业基地。
除了国内LED照明企业在以广东为中心疯狂布局,近年来,还陆续有台资企业到大陆生产上游产品,如台厂鼎元光电在武汉投资设立元茂光电,以生产LED芯片为主;2009年,另一家台厂璨圆光电LED生产基地亦选在山东威海落脚。
无独有偶,在中国LED照明市场“一片大好”之际,国外的LED照明企业也先后入驻中国,逐渐形成合围之势。Cree亦宣布在惠州设LED芯片生产线;而日厂日亚化(Nichia)亦拟在大陆设厂,扩展产品线。今明两年,LG伊诺特将在惠投资超1亿美元,用于LED封装、背光和照明应用。据称,该项目是LG伊诺特全球10亿美元LED项目投资中的首期投资。
“日亚为了寻找新的收入源,准备切入中低端市场,并宣布将在中国开设新工厂到2020年中国大陆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市场。”日本日亚化学执行副社长兼首席运营官田崎登去年在SSL大会上曾如此表示。
“下一步,我们会以上海为中心,建立B2B代理模式,并通过网络销售及现有的流通渠道,在中国市场上全面铺开。东芝株式会社新照明系统事业统括部参事莳田和明向记者透漏了东芝在LED照明产业的规划。
而德国量一照明以完整的产品线策略准备”扎根“中国,在LED商业照明、T5全系列照明、全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光源电器四大领域上,量一二期生产基地也计划投资5000万,组建LED商业照明研发及生产、封装基地。
目前,日亚、CREE(科锐)、欧司朗、飞利浦,GE等LED及照明领域的五大公司,也在各自占优势地位的细分市场领域进行布局和圈地。日亚的策略是占领高端显示屏市场。科锐在大功率产品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欧司朗凭借其在汽车灯领域的牢固基础,已经占据汽车灯的大部分市场。
至此,中国的LED 照明,形成了以美国、亚洲、欧洲为主导,以日、美、德为产业龙头,中国台湾、韩国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国产企业紧随其后的梯队分布状况。
”短板“缠身
虽然目前LED照明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国内LED照明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可是这个产业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目前中国的LED照明企业虽然很多,但没有龙头企业。“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另一个中国LED照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目前LED照明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的公司屈指可数。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证实了这一说法。刘升平告诉记者,目前照明行业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一家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而对老百姓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宁愿用几元钱的白炽灯,也不愿换上动辄上百元的LED灯,从而限制了LED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端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限制。
国内企业现在的状况是,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目前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做什么都做不了,银行又不借款,我过节都是跟人家借钱,刚刚开始都是吃尽了苦头,创业开始是资金的问题,这也是创业初期的普遍现象。“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是早期布局和发展的瓶颈。
资金少不可怕,毕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筹措。但突破了资金瓶颈,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和市场的维护以及人才问题接踵而至。
”管理和市场都需要人才,但现在人才都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这就是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全国大学里面,只有复旦有个电光专业,他们这些人才一毕业就被飞利浦欧司朗等等给抢了。“吴长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LED照明还存在一系列其它问题,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LED灯具国家标准,只有一些地方的标准;我国本土LED灯具造型创新设计能力明显不足等,目前模仿和抄袭的较多。大功率白光LED光源的发光亮度即流明数还需提高;大功率LED光源本身的散热和延缓光衰还有技术瓶颈;大功率LED光源和大功率LED驱动IC本身的物理散热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
除去这些自身的短板,中国的LED照明还有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
”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到了70%的利润。这意味着下游只有30%的利润,我国90%以上的LED企业要在这30%的利润里争夺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我国LED产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端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正是目前国内所有LED照明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中国大陆现存LED芯片生产企业仅62家,其中真正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并不多。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大功率领域由于涉及众多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鲜有企业涉及。
目前全球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瑞(Cree)、德国欧司朗等巨头手中,同时,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也处于垄断优势。
”面对竞争犬牙交错、专利矛盾日益频发的LED市场,中国企业依然靠低价、低技术,甚至模仿发展模式打拼国际市场。一旦遭遇专利纠纷,能招架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有还手之力了。“一位LED业内人士感慨道,在LED国际市场上,长期徘徊在低端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了专利维权的弱者。
由于中国的LED技术水平与国外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的企业只能徘徊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的低端市场。为此,中国企业也陷入了主要依靠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进行技术积累、本国企业恶性竞争的怪圈。
如何突围?
”未来的10至15年将会是照明产业进行重大变革的时期,“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亚太区总裁Jim Fisher对LED照明前景这样判断。按照这个逻辑推断,中国的LED照明也必将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这也正给了国内本土LED照明企业机会。
”毋庸置疑,照明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但在营销手段上、品牌建设上行业整体尚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而大品牌的进入能为照明行业注入新生力量,对于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说,现在谈到品牌,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飞利浦、欧司朗等”洋品牌“.中国企业应该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到一定的份额。
由此看来,品牌建设成为了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当务之急。
”飞利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上百年的历史,GE也有几十年,他们的品牌得到了认可,市场效果很好。所以雷士从创立之日起就树立了品牌意识,而且我们也一直这样做的,虽然中间走过弯路,但品牌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吴长江如是说。
目前国内的LED照明企业的品牌意识日渐觉醒。中国港丰集团主打的LED品牌”托维“借力世博展示”优质制造商“的形象。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国际照明展上,美的、TCL、佛山照明(000541.SZ),也在树立专业照明品牌形象。
企业完善自身的同时,借助政策的扶持也是本土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成熟的技术,降低成本问题是令LED照明产生质变的关键,这点需要标准来将其纳入正轨。政府要在政策、法规、研发投入、应用示范和标准等多方面来引导和扶持,全国一盘棋,整体规划,要把有效的资源去扶植一些龙头企业,把有效的资源有效的资金和人才等等去扶植龙头企业,中国现在的政策多少有点平均主义,你总是要扶植一些起来先“.吴长江告诉记者,中国的LED市场的纷杂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他希望能有更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出台,使这个 产业更有章可循。
如果说做好在下游的封装领域,可以让本土企业生存,但要想在这个领域摆脱束缚有话语权,中国企业不得不向”上游“靠近。
”加大力度发展外延片、芯片封装的LED产品在娱乐、消费、运动类市场的应用,从而带动国内LED外延片、芯片的发展,提升国内LED外延片、芯片的整体技术水平。应综合运用国内LED封装产业的资源优势,拓展LED的高端应用领域,提升国内LED封装产业的整体水平,摆脱高端应用领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一位业内自身人士告诉《环球财经》,我国LED行业迫切要做的是,改变恶性竞争、急功近利、自主创新流于口号的现状,使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同时,利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国内LED封装行业和应用行业的合作,推进LED照明在道路照明及室内照明场所的应用。
可喜的是,国内企业LED照明投资的”上游化“冲动已经越来越明显。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良海透露,同方未来三年在LED光电产业的投资规模将高达30亿元,主要集中在芯片领域,力争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前三的芯片供应商。
另据了解,今年1月,三安光电豪掷120亿元建立了LED基地;士兰微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项目的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
不管怎么说,LED照明前景可期,但路才刚刚开始,毕竟中国的企业大多还是追赶者。不过本土企业的命运如何?中国LED照明路在何方?这一切还必须在市场上去体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