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电网 发展复合储能技术

2012-06-01 09:24:30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摘要:  降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倒逼储能技术在电网尤其是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适应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发展储能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下,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又一个热点。

关键字:  新能源,  储能技术,  电动汽车,  智能电网

5月23日,中电联规划与统计信息部分析处副处长侯勇在“储能国际峰会2012”会上表示:“未来十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不断上升,电力负荷特性对电力保障带来很大压力,新能源发展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调节将成为促进电力供需平衡调节的措施之一,系统控制能力提高则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提高储能能力将有效应对电力需求特性与负荷特性的差异。因此,储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将迎来大发展。”

降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倒逼储能技术在电网尤其是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适应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发展储能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下,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又一个热点。

国外储能技术研究起步相对国内较早

“在储能技术领域,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并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由于国内研究起步晚,相关技术与国外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飞轮储能等先进储能系统方面经验还较欠缺。此外,在电力电子接口、储能系统高效转换等技术方面,国外也处于领先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告诉我们。

据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已开始对锂离子电池加大研发投入。美国PJM电力公司在2008年率先开展了兆瓦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示范,用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

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中只有抽水蓄能技术比较成熟,主要用于电网的调峰、调频以及应急保障,以及辅助核电站进行功率调节。但是,受地理环境、建设周期较长的约束,以及没有适当的价格政策,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小于欧日等国。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降低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的“兼容性”,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除发展抽水蓄能外,应大力发展布置灵活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各类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利用储能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向,但我国目前储能技术人才极为缺乏,影响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总工惠东表示。“因此,发展储能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锂离子电池有望成为化学储能应用先锋

“锂离子电池有望成为化学储能应用的先锋。”惠东预测。“五年内,锂离子电池有望在国内实现产业化。”目前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各种先进电池如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由于容量问题直接应用于大电力系统还有难度。但随着各国对电动汽车技术高度重视,综合性能较好的锂离子电池被大量应用于电动汽车,使锂离子电池发展迅速,其技术性价比优于其他化学电池。

惠东认为,首先,锂离子电池在能效转换上是最高的,这是其他化学电池所无法比拟的。其次,锂离子电池寿命长的特点,较适用于电力储能。最后,锂离子电池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产业链。全世界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技术储备都非常丰厚。在我国,比亚迪公司于2009年率先建成我国第一座兆瓦级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用于平抑峰值负荷以及光伏电站的稳定输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起在张北国家风电研究检测中心电池储能实验室开展了1兆瓦锂离子电池系统与风电机组的联合运行实验。此外,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材料即不耗能又不用借助稀有金属,这在成本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而且,锂离子电池集成技术门槛较低,有助于其推广。

复合储能技术有很大发展空间

据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介绍,预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达6000亿元。他认为,铅酸电池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液流、钠硫电池也是目前相对成熟的新技术,而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为满足未来我国电力需求及清洁化发展目标,2015年全国电源总装机将达15亿千瓦左右,2020年将达19亿千瓦左右。而未来十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不断上升。他表示,预计水电装机比重将基本保持不变,未来10年保持在20%左右;煤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68%下降到2015年的65%和2020年的60%;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不断上升,由2010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30%和2020年的34%;调峰电源,包括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装机比重将增大,由2010年的4.4%上升到2015年的4.8%和2020年的6.2%。在这种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尤其是调峰电源将得到大发展。

据了解,“储能国际峰会2012”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的业内权威和产业精英,深入探究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和微网系统、电力辅助服务三个核心领域的应用,同时全面解析各自国家储能的产业政策、市场机制、技术方案及盈利模式,并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2》。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储能技术能全面满足智能电网接纳分布式能源需要,因此,发展各种储能技术,是适应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惠东表示。这一观点得到了程时杰的赞同。“由于不同储能技术具有不同优势和适用性,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单一储能技术难以满足所有要求,因此,建设和发展智能电网,必须要对各种储能技术进行复合利用。”

所谓复合储能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性能互补的储能元件协调的统一在一个控制系统之下,如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复合储能系统,不仅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也兼具了经济性。“在复合储能系统研究中,要根据使用场合确定复合储能系统组成形式,不同储能本体间容量分配方法以及分配原则,确定不同储能本体间协调控制策略,以达到优势最大化。”程时杰提醒业界。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