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缺位 三大难题困扰二手家电市场
摘要: 近日,商务部公布《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定,二手家电应当建立档案资料,实行严格的实名登记制度。分析人士对此指出,近年二手家电消费纠纷频发,该《意见稿》拟推实名交易等内容,所释放的信号有利于破解二手家电各种交易黑幕,消除各种消费隐患。
近日,商务部公布《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定,二手家电应当建立档案资料,实行严格的实名登记制度。分析人士对此指出,近年二手家电消费纠纷频发,该《意见稿》拟推实名交易等内容,所释放的信号有利于破解二手家电各种交易黑幕,消除各种消费隐患。
为二手家电交易
戴“紧箍咒”
国家对二手家电产品的管理力度再次升级。近日,商务部公布了《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意见稿》,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者应当对收购的旧电器电子产品建立档案资料,收购时应实行严格的实名登记制度,登记的事项包括个人出售者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等。这是继2011年6月以来,第二次对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比两次管理办法可以知道,内容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处罚规定由200到500元罚款增至5000到1万元。
我国已进入家电报废高峰期,未来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数量十分庞大。来自发改委数据显示,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达到1.6亿多台。
二手家电交易本是多方共赢的市场行为。消费者淘到合适的二手家电,既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又能节省下一大笔钱,十分符合当前流行的实用主义消费观。对于意欲出手二手家电的居民来说,提供家电可供溯源的信息,消除买方的担忧情绪,可以顺利将空置手中的二手家电脱手,以免造成资源浪费。而从国家角度来看,维护二手家电交易市场,有助于加快完善回收产业链,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但近年二手家电交易却由于交易环节中缺少相关监管制度,引发不少消费纠纷。
二手家电交易
面临三大难题
以上多种因素催生庞大的二手家电交易市场,但同时,涉及二手家电的消费纠纷一直不绝于耳,成为压在各方心头的一块重石。总结来看,当前二手家电交易主要存在回收渠道不明,安全隐患频出以及售后服务难落实等三方面困境。
首先,回收渠道多样化致溯源困难。目前,市场上的二手家电回收单位主要是二手交易市场、家电维修店等。其次,缺乏标准致安全隐患频出。在二手家电交易不受监管的情况下,一些超龄服役、性能退化的家电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而由于如今二手家电回收并无相应规定,所交易的二手家电存在线路老化、细菌滋生等危及消费者人身健康的现象。
第三,交易混乱致售后服务难落实。一般情况下,二手家电的售卖者折价变卖电子产品,并不愿意主动承担售后服务的成本。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中普遍存在维权意识薄弱的现象,购买二手家电不注重索取发票。一旦二手家电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无从保护权益,卖方更是急于撇清责任,所谓售后服务难以落实。
行业标准缺位
使信息难透明
商务部此次公布《意见稿》,就二手家电销售实名制再度公开征询意见,意味着离《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不远,实名制等手段或能有效遏制灰色交易保护消费者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意见稿》使得二手家电交易监管具备法理基础,但是不同种类的家电价格与质量悬殊,这还需要出台更为细致的配套措施,推动二手家电回收体系建立完善,促使《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更有可操作性。
在《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我国对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实行多元化回收和集中处理,国家对废旧家电处理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在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政策框架下,二手家电的信息溯源情况落实较好,信息公开透明的难点集中在其他交易渠道。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行业标准,界定二手家电流通、服务内容,建立二手家电入市档案信息,真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消费者能买卖放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