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业已陷入财务困境

2012-09-26 14:19:34 来源:大半导体产业网

摘要:  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产能是全球需求的两倍,兼并重组是唯一出路,洗牌者很可能是光伏行业之外的企业。

关键字:  光伏行业,  财务困境

对外出口遇阻,对内价格战惨烈,中国光伏行业已陷入普遍的财务困境

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眼前的巨额亏损和资金链紧张,或许是比欧盟反倾销更迫在眉睫的难关。近日,光伏中概股2012财年二季报相继公布。数据显示,主要光伏企业亏损额均加大:英利绿色能源亏损9019万美元,同比增加255.21%;赛维LDK (NYSE:LDK)亏损2.21亿美元,同比增加152.33%;天合光能亏损9210万美元。尚德电力尚未出二季报,但预计二季度毛利率为负10%。

更严重的是,从中国光伏企业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来看,企业捱过行业寒冬的前景不容乐观。截至2012年6月30日,赛维LDK有现金2.962亿美元,短期借款则高达24.3亿美元;天合光能现金6.6亿美元,短期借款为7.34亿美元;英利绿色能源有现金和限制性现金共8.8亿美元,短期借款13亿美元。尚未公布二季报的尚德电力,一季度末的现金为4.74亿美元,短期借款为15.75亿美元。各企业均有不小的财务缺口。而且除了天合光能,主要光伏企业的速动比率都低于1.0,尚德电力和赛维LDK更是低于0.5(速动比率是业内常用的一个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即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在1左右是健康的)。

众多券商对光伏企业的偿债能力表示怀疑。国金证券甚至认为光伏行业目前处于底部洗牌期,不排除一线企业退出市场的可能性。尚德电力和赛维LDK压力最大,其债券价格也大幅低于面值,企业有破产风险。

光伏企业已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冷遇。英利的一位高层人士坦言,英利在股市上已基本丧失融资能力,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目前尚能提供贷款,但未来如何不好说。

英利今年5月发行了15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难以平衡商业银行贷款停止的损失。“现在企业最需要有战略眼光的银行出手支持。银行如果此时离开,或选择观望,企业就会很难受。”该高层人士表示。

尽管如此,一直以严格成本管理有别于其他光伏企业的英利总体情况尚可,尚未考虑用裁员降薪的手段来削减财务成本。

“找不到源头活水,自然要靠减员增效。虽然英利不会降薪裁员,但我们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非常理解那样做的企业,这也是应对危机的一种办法。”上述英利高层人士表示。

“那样做”的企业名单已越来越长。

据称,尚德电力决定暂停无锡地区部分电池工厂的生产,这次电池产能调整涉及的员工约1500人。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承认公司将裁减大约200个管理岗位。而此前赛维LDK已宣布裁员5554人,裁员比例为22%。

在英利总部了解到,虽然英利宣称不裁员降薪,也正在控制产量。英利原定2012年出货量为2GW(200万千瓦),在上半年完成近1.2GW的情况下,公司将放慢生产步伐,致力于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工作。

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年建立起来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而这些产能绝大部分仰仗国外市场消化,但国外的市场需求也是由当地的补贴政策驱动的。经济不景气的持续、欧美国家的补贴减少,导致在建的以及筹备的光伏项目都在削减,这加剧了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的产能过剩。

科尔尼咨询公司合伙人Bernhard Hartmann甚至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问题与2008年底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很有关系。顺应保增长的号召,地方政府也各自利用地方财政平台,大力扶持光伏组件企业,使其产能在2009年、2010年迅速膨胀。

“中国的产能已经达到了50GW——60GW,而全球的需求只有25GW——30GW。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是兼并重组。我预计大约60%——70%的生产企业要关闭,尤其是那些产能小于10万千瓦的、不具有规模经济的公司。”Hartmann说。

但不止一家大型光伏企业的高层人士表示,与前几年扩充产能、拓展市场不一样,现在大家都收缩战线,将仅存的资金投入到风险最低的地方。“不少企业资不抵债了,现在不是收购的好时机。”

因此,重组很可能是由光伏行业之外的企业发起。今年以来国内外的三起收购,都印证了这一趋势。

第一起是一季度的中海油收购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彼时阿特斯市值1.48亿美元,仅是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央企中海油向媒体透露正和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商议收购阿特斯,但没多久即被瞿否认。

多方了解,证实此事基本属实,收购告吹是因为估值不统一。在业内人士看来,阿特斯能被中海油看上颇让人羡慕,大部分光伏企业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主投光伏项目的中层人士表示,五大发电集团并不急着进入中游组件领域。“光伏企业已没有太多议价能力,现在是我们主动的时候。”

第二起是赛维LDK传出被地方国企托管。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本打算用地方财政预算援助赛维,但杯水车薪无法缓解赛维困境,且地方政府直接干预民营企业的做法受人诟病。此后,江西铜业等省属国企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联合托管赛维的消息一度盛传。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伏企业员工数以万计,一旦破产会加大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通过省属国企将其国有化,不失为一个折中办法。

第三起是韩国企业韩华化学收购德国企业Q-Cells。8月27日,韩华与Q-Cells的破产管理人达成协议,以555亿韩元的价格收购Q-Cells的德国总公司和马来西亚工厂。韩华同时还需要承担马来西亚工厂8.5亿林吉特的负债。

Q-Cells曾是全球顶尖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拥有技术优势和在欧洲的渠道优势。在融资无门又无法和债权人达成协议的情况下,Q-Cells于今年4月2日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  Hartmann建议中国公司参照韩华案例,抓住机会收购欧美破产倒闭的光伏企业以获取先进技术和工艺。“如果中国抓住机会的话,不出十年,当市场需求回归的时候,中国将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