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投资捉襟见肘 “广州芯”重在地区优势
2008-09-05 14:58:0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过去四十年里,芯片业驱动整个台湾省IT业制造业的腾飞。随着芯片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包括长三角,环渤海,以及大连、武汉、长春、成都在内的二线城市都在争夺中国“硅谷”地位。
北京“中国芯工程”造就了一批中星微这类的行业龙头;上海张江8年前就成了所谓的“中国硅谷”;英特尔在大连的投资,拉开了跨国公司在二线城市投资的热潮;重庆、武汉两地在当地政府的政策主导下,也做起了“硅谷梦”。而有着雄厚制造业基础且起步并不晚的广州、深圳,却在集成电路领域无太大作为。
早在2002年,广州已建立了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园区,但广州乃至整个广东(主要是广州、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直步履维艰。巨额建设资金、知识产权屏障、缺乏规模与成本优势,无一不是致命原因。
如今,在打造现代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广州芯片产业破局在即。
8月26日,在广州市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强调,市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芯片和平板两个项目,政府就将投入60亿~70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是广州规划中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核心领域,集成电路中心更是上游驱动型产业。在广州市政府的规划中,政府将在几年内投入60亿~70亿元,发展平板和芯片两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预计将分别达到2500亿元和2000亿元人民币。
助推珠三角产业升级
广州市在珠三角产业大转型的背景下提出发展芯片产业,是看中了产业本身的规模效应?还是看中了芯片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助推效应?
“芯片产业拥有一个比通讯产业还要大的市场,广州却一直没能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指出。2007年,中国芯片产业市场总规模高达5410亿元,成为庞大的产业。
广东全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希望借此助推珠三角产业升级,芯片业是区域经济的倍增器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器,以台湾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和现在珠三角面临的困境很相似,也是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升级阶段。最初,新竹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突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瓶颈,促进科技生根,产业升级”,这个产业园却自发演变成了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
新竹利用其人才聚集和产业链增值效应使台湾从传统制造加工基地,转变成为高附加值的全球创新经济制造中心。
“大市场小政府”不利芯片发展
“广东省呈现出大市场小政府局面,政府很少去干预产业,芯片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必须有政府战略支持,政策、资金的扶持也是少不了的。”李珂认为。
芯片产业动辄十几亿美金投资,仅靠个人或民间投资团体无法担负。海外投资者观望心态浓重,若政府没有示范性引导投资决不投资;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复杂工艺涉及海量研发,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关倾斜性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则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将大打折扣。
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发誓要赶超其他国家的半导体公司,为此扶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整整10年,其间,政府为综合电子公司承担22%的研究成本。日立、东芝、松下、NEC等公司最辉煌的时代正是始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半导体产业市场份额连续7年被日本公司垄断,直到1992年英特尔公司出现。
政策比资金更重要?
从2002年起,广州就兴建了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也建设了芯片测试中心等,为何却没能出现像“珠海矩力”这样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专家和企业认为,主因是政府在扶持芯片业的态度上不够坚定。
广州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殷瑞祥教授表示,芯片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广州也有好的苗子,但是政府的扶持力度跟不上,这些企业很难自主发展壮大。
殷瑞祥指出,要提高集成芯片的设计档次,就应该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对于芯片产业,只靠市场作用是很难培育出龙头企业的。
2000年,由于政府出台了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18号文,带动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行业的大发展。“现阶段广东政府的项目支持、重大课题招标以及资金方面的导向还有待加强。”
广州恩正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王亚平尖锐地指出,广州芯片产业发展不理想,根源在于政府和企业界的小农意识。“现有技术平台定位不明确,收费太高,政府应该像上海那样,加大投入,吸引人才,设计好企业的路线图。”
李珂则把焦点放在芯片人才缺失上。“广东要提高芯片设计档次,主要是人才引进的问题,广东省人才氛围与北京、上海相比没有优势,高校也不如这两地多。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吸引人才,二是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以高校为基地培育企业。这两方面工作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广晟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认为,目前广州芯片产业政策上过于苛刻。“珠海政府对矩力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广州还没有达到这个资金和政策扶持的水平。芯片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首先是政策上,其次才是资金,比如说现在的政策下,要达到180万营业额的企业才是一般纳税人,没有达到此水平的企业连增值税发票都没有办法开,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再比如,现在纳税17%太高,政府对芯片这种研发类企业应该降低或减免纳税额等。”
“广州芯”重在地区优势
各地政府疯狂“造芯热”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广州这时才大手笔发力,还有机会吗?“广东对集成电路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没有赶上,现在可以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迎头赶上。”殷瑞祥对政府出手扶持芯片业非常赞同。
李珂认为,大客户支持是广州芯的发展机遇,因为芯片40%以上的需求在珠三角,但是有60%到70%的芯片产业在长三角一带,造成了产业供需的不匹配。珠三角企业的芯片要到北京、上海买,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广东要以本地需求为导向,利用政府对一些大项目的主持,把如华为、中兴、康佳等品牌发展为本土的芯片产业支柱。
珠三角集成芯片业如何与已经形成规模的长三角、环渤海形成差异竞争呢?
“目前珠三角集成芯片业发展特点是更靠近应用。”殷教授认为,珠三角的电子行业居于全国前列,其对芯片的需求位于全国首位,约占了全国芯片用途的60%到70%,所以,珠三角芯片产业发展的条件不比长三角、环渤海差。珠三角芯片产业的不足之处,在于珠三角的芯片制造业发展太弱,提供不了客户对芯片的大量需求。而珠三角的优势主要是靠近用户,做设计行业一定要靠近用户,以用户应用为导向,才能设计得更好。
统计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40%,珠三角的IC产品消耗量占全国的70%.但珠三角地区IC的产量却与此极不相称,与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每年从珠三角地区发出的程控交换机、通信产品、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彩管、PCB、电声器件、彩电、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等电子信息产品都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但这些产品用到的核心IC部件,却几乎都来自中国台湾和长三角地区。而且,过去几年重大的半导体投资项目,珠三角地区无一斩获,上海、苏州甚至成都成了投资热土。
70亿投资捉襟见肘?
企业更关心这笔资金的分配。但是政府在平板和芯片行业一共才投入70亿元稍显不够。武汉政府为发展芯片产业都投资100亿元,按照广东的经济实力,政府在芯片业的投资实力应该更雄厚。
广州恩正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王亚平建议,在资金分配上,广东应该往两端走,一是走中低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的现阶段,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生产性补贴。二是加大创新支持,比如支持LCD的研发,LCD可取代LED,它比LED更加平坦、均匀,成本也更低、更节能。
制约珠三角芯片业的另一大因素是制造链条缺失,代表中国半导体水平的生产线全都分布在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广东设计的产品却要拿到长三角生产。李珂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靠引进,以引进为主,比如说大连市就引进了英特尔,中兴国际也打算在深圳建厂。”
恩正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王亚平认为大量外资在内地设厂,造成虚假繁荣。“广东也可以投资建基地,然后卖给外资企业,但是要想真正建设出高水平的芯片产业,政府就必须培养自主芯片商”。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