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核泄露风波将迫使绿色能源加速发展

2011-03-17 10:07:00 来源:网络 点击:1132

摘要:  目前我国已有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4个核电站正在运行,在建核电站有12个,运行的核电装置有13台,并已形成东北、四川、上海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关键字:  日本大地震,  核电,  能源,  风能,  太阳能

目前,全球对日本3·11大地震的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地震和海啸转向由于福岛核电站连续爆炸引发的核电安全问题。这将促使全球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同时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策略。

由于全球能源面临短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得到强烈响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些类型的能源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比如风能、太阳能持续供电的稳定性,水能、生物质能的资源有限等,因此核能理所当然地被人们所重视。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国家来说,再合适不过。

然而,由首先应用在武器,逐渐才作为一种新能源用于民用核动力,虽然核能开辟了发展能源工业的一条新路,改变了全球燃料资源有限的状况,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它一直由于安全性问题备受争议。在经历了1979年美国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泄漏的低潮之后,核能迎来一段时间核电站建设的高潮。此次日本福岛核爆能促使投资者重新考量核电产业前景,从而对全球核能产业造成冲击,导致许多核电站建设计划搁置,并遏制对核燃料铀的需求。Salman Partners矿业分析师戈尔迪(Raymond Goldie)说:“如果(日本)发生核灾难,肯定会引发全球对核能的抵触情绪,这必将影响铀的长期需求。”他还表示:“中国也位于地震带,因此,我希望此次事件能促使中国进一步作好安全防护。”

即使能够避免更多的严重后果,日本福岛核电站也已经与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沦为了同类。这些曾经鲜为人知的名字,可能被核能反对者拿来当作有力武器。公众内心对于日本恐怖画面的反应,将掩盖许多细微的差别,例如冗余反应堆技术、现代安全机制或核电站所处地点的地质构造稳定性,将核行业复兴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于核工业而言,接下来的几天至关重要。如果福岛核电站的形势恶化,放射性物质大量泄露,那么国际社会对该行业的信心将被摧毁。得到批准的新核电站将很少(如果有的话),而欧洲和美国现有核电站也将前途未卜。一项有望提供一种重要低碳电力来源的技术将丧失公众的信任。

“核”再一次成为禁忌字眼,全球核电行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中国:继续大力发展核电

目前我国已有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4个核电站正在运行,在建核电站有12个,运行的核电装置有13台,并已形成东北、四川、上海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公开表示,在“十二五”规划中,核电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虽然沿海核电仍是重点发展对象,但内陆核电也不会再停留在规划状态,预计在近两年内第一家内陆核电站会正式开工。湖南益明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帽子山三家核电站,正为争取成为内陆首座核电站而做准备。

中国核电站布局

图:中国核电站布局

在日本大地震两天后,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忙于为一项事业做宣传:核电的益处。他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补充说:“有关方面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日本核电事故经验教训……确保我国核电事业安全发展。”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会在核电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适当吸取日本方面的教训。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步伐不会因为日本的核事故而放缓,只会因为这次核事故而提高核电站的建设质量,以及加强现有核电站的安全维护。

中国核电扩建速度如此之快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几乎没有反对建造核反应堆的舆论。与印度的情况不同,中国在发展核能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遭到公众反对。如今,核泄漏引发的担忧在民众间已成蔓延之势,民众的忧虑和产业扩张的冲动摩擦碰撞,我国的核能建设会否因此而放缓脚步?不知来自日本的教训是否会改变这种局面。不管怎样,日本核电站爆炸事故应该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警钟。

欧美:惧核情绪爆涨

全球拟议中的新核电站将近400座,其中许多是为了满足亚洲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但仍有16座位于美国,11座位于英国,整个欧洲大陆的数量则更多。瑞典已经消除了对核电的敌意,而业内许多人士本希望,德国也能如此。但是此次日本核电事故无疑将给全世界正在复苏的核能产业泼了一盆冷水,对全球的心理冲击可能最终导致核电规划的“大地震”。

在德国,核能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该讨论已争辩了数十年之久。民意调查通常显示有70%以上的德国人反对核能。在星期六,60,000德国人在斯图加特Neckarwestheim的核电厂附近排成长队示威来反对政府关于核能的政策。德国在施罗德执政时期选择退出核能源,这个国家正处于等待核工厂的消失的时期。但是继任的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直积极支持核能,去年暂停了逐渐淘汰核能的政策,并且立法通过了扩建核电站的决议,并且她的政府最近做出了一个有争议的决定,就是把国家的17座核电厂的使用寿命延长为平均12年。也许现在她会改变策略。目前默克尔和她的政府打算检查德国核能工厂的安全标准,希望借此能够平息关于核能的争论。

德国示威者要求关闭核工厂

图:德国示威者要求关闭核工厂

在法国,最近还有建造深海反应堆以规避风险的设想。法国国有船舶制造企业(DCNS)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灵兰”(FlexBlue)反应堆在设计上达到了海啸地震双重防护。不过也许福岛核爆给这种观点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在美国,修建新核电站的计划将被推迟,已有的核电站将尽快被关闭,有议员提议暂缓国内核电站的建设;英国目前新建10座核电站的计划可能也将搁置。

然而,在东欧,波兰,立陶宛,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对日本事故的反应大相径庭。

波兰一直在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核能,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反应谨慎。“我们会在最大的安全保障下,发展核电站”,总理塔斯克.唐纳德在周末说,“让我们务实一点,波兰不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立陶宛,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一直也在试图发展核能。但是他们的决定与国家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因为俄罗斯,法国和美国的核能源公司(在这些国家境内)相互竞争,建设反应堆。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地震将会成为核能科技历史性的转折点。对于全球的能源业而言,福岛的经济“余震”将普遍而长久地存在。

核,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未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它,就只能去有效控制它,将风险降到最低。在这过程中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事件慢慢平息,各国经济的恢复,在能源需求和环保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人们最终还是会将目光投向核电。核电的性能最终需要时间来检验。当然,假如核电发展被搁置,油气价格将被推高,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结构将发生较大影响,对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的预期将进一步提升。也势必会给太阳能、光热、风电等清洁能源带来更大发展的空间。总之,绿色新能源的发展迫在眉睫。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