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岸亏损企业谈产业整合
摘要: 在许多领域,两岸企业的实力尚不如国际大厂,但集中资源就有实力建立规模、创造品牌,然后才有机会主导价格。两岸企业如能坦诚整合,就会有足够的规模(市场)、资金和人才,建立品牌和价格优势,两岸亏损企业就有机会走出困境。
两岸上市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台湾DRAM产业除瑞晶电子外,其余全部大幅亏损。大陆企业中,电子书龙头汉王科技亏损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下同),预计全年将亏损1亿。这2件事看似无关,其实均与“规模、品牌、价格”6字相关,正反映两岸产业的转型困境与未来机会。
台湾DRAM产业第一季普遍严重亏损,竞争对手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却大幅获利。全球内存模块龙头金士顿创办人孙戴维指出,台湾DRAM产业正被韩国各个击破,如果不想被市场挤出,就必须整合。大陆汉王科技亏损,则是受到苹果iPad平板计算机效应的冲击。
以DRAM产业来说,台湾虽然也在全球供应链占有重要地位,但业者技术母源不同,各据山头,不具规模,缺乏市场议价能力,2008年金融海啸,包括台湾在内,全球DRAM业者大亏,惟独三星获利,靠的就是“规模、品牌、价格”6字。当时政府曾邀集DRAM业者整合,希望扩大规模后与三星竞争。但政府动作太慢,错过最佳整合时机,最后无疾而终。时隔两年,台湾DRAM产业再度因规模不足、竞争力低落而产生严重亏损。
汉王科技号称大陆第一大电子书品牌,但苹果iPad上市后销售就节节败退,只得降价拼量,产生亏损可想而知。汉王科技把矛头指向台湾元太科技电子纸价格昂贵,垫高成本,让汉王难以大幅降价竞争。汉王至今仍未发现,自己是败在iPad的创新,而不是价格。亚马逊的Kindle在规模、品牌、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都不是iPad的对手,何况连电子阅读基本功能都不如Kindle的汉王科技。
不过,汉王科技仍积极救亡图存,成立了汉王电子书城跨足内容产业,并开放移动终端(如手机、笔电、平板计算机等)进入,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台湾的DRAM产业却因循苟且,只图对手先倒后再接手市场,这种思维既无前瞻性也缺乏格调。
台湾DRAM产业大整合是必走的路,但整合不能由政府出面,官方只能居中搭桥,必须业者改变思维,自主协调。产业合并也不一定要谁吃掉谁。台湾电子通路商大联大控股已提供一个新的整合模式,世平兴业和品佳两家公司先合并为大联大控股,接着陆续购并凯悌、诠鼎,再购并台湾第二大友尚(友尚又先购并了上市公司佳营电子),大联大控股几乎一统台湾半导体电子通路业,但大联大并没有并吞任何公司,而只是成为控股平台结合各公司经营团队、整合后勤运筹支持平台降低营运成本,现已成为亚太地区半导体零组件通路领导者。
假设台湾主要DRAM产业业者,以换股方式共组DRAM控股公司,以集团模式营运,共享资源和利润,就可以形成足以抗衡三星的DRAM产业集团。如果这个唯一的DRAM产业集团能够整合成功,那么孙戴维倡言晶圆代工、DRAM、面板厂和手机大型业者共组类似韩国三星的超大型多元整合电子集团就有机会实现。
例如台塑集团本身就是一个石化跨电子(玻纤、DRAM、半导体封测、印刷电路板和硅晶圆)集团,如果把家族成员威盛和宏达电整合起来,不就是个极大化的电子集团吗?台积电也可以重新思考将中芯购并麾下。
同样的,如果汉王科技的电子书城能够把数字内容整合起来,大中华市场将可以使汉王电子书成为有价值的品牌,台湾电子书发展起步晚、市场小且业者各行其事,目前为止都还不成气候,两岸电子书产业如果能携手合作,才有机会把大中华电子书市场做强做大。
台湾以有限的幅员资源和人口,却能创造出电子五哥,不能不说台湾是奇迹创造者,然现今时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谁最能整合资源,谁就有资格主宰市场,日本和韩国都是很好的借镜,尤其韩国三星的发展模式,更是直接瞄准台湾业者在规模上的弱势。
DRAM产业和汉王科技的亏损给我们一个启示,面对全球竞争,两岸产业必须有更深更远的视野追求“规模、品牌、价格”.
在许多领域,两岸企业的实力尚不如国际大厂,但集中资源就有实力建立规模、创造品牌,然后才有机会主导价格。两岸企业如能坦诚整合,就会有足够的规模(市场)、资金和人才,建立品牌和价格优势,两岸亏损企业就有机会走出困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