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聚焦中国光伏产业"保卫战"

2012-08-22 10:13: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摘要: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这场保卫战是不得不打响的,眼下“保持平静”已成奢望。从去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调查已引燃这个行业的战火。

关键字:  太阳能光伏光伏产品反倾销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这场保卫战是不得不打响的,眼下“保持平静”已成奢望。

从去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调查已引燃这个行业的战火。2011年10月,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就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贸易申诉。在历时将近一年的调查后,美国商务部于今年5月18日做出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反倾销结果的初审,征收高达31%到250%的反倾销税。这无疑阻止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步伐。

今年7月24日,以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光伏电池产业向欧盟委员会又一次提起对华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申请。如果申请获批成立,中国企业又将失去欧洲这个重要的市场。

面对生死抉择,7月26日上午,中国四大光伏企业在北京举行了应对反倾销调查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限制市场的行为都将置整个行业于危险境地。中国商务部也于27日通过正当渠道发表声明,“中国光伏产业并不存在任何所谓的非法补贴和倾销问题”。

金融危机已引来越来越多的贸易战,但在这场战役中,没有赢家。

“双刃剑”的作用

作为目前全球主要的光伏应用领域,欧洲市场举足轻重。据统计,整个欧盟市场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超过50%的销售份额。正如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务总监陈卓所说,“一旦欧盟委员会决定立案调查,对欧洲市场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问题。”

换个角度看,如果欧洲市场将出货量占据全球一半的中国光伏产品置于门外,对欧洲光伏业也无异于“唇亡齿寒”。上述四家企业声明中称,“以欧盟为例,2011年,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达75亿美元。在近年的光伏贸易方面,欧盟也基本处于顺差状态。而从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链看,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的中国,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其制造增值约每瓦0.2-0.3美元,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大概在2.5-3美元来算,中国也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

此外,由于光伏产业“全球本土化”的发展特征明显,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岗位约为28万到3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对是否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展“双反”,海外舆论并非铁板一块。不少机构或企业都对此持反对或保留的态度。

日前,美国大凤凰城经济理事会(GPEC)就宣布,正式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抗议信,反对其向中国制造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关税。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一旦这次反倾销立案,“双刃剑”下势必两败俱伤。

[#page#]

必要的追问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光伏行业为何频陷这样的境遇呢?纵观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及其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内与外两种因素决定的。

就在今年5月至6月,有关调研组,曾对国内10多家光伏企业进行过走访和调查。事实是面临亏损的中国光伏企业均在艰难支撑。企业研发人员在积极致力于提高量产电池的转化效率,不断完善高效能电池技术,以保持规模生产的稳定性。科研人员还和工人一道优化制造工艺,可见,中国的光伏产品之所以物美价廉,依靠的是不懈地追求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单就人力资源成本,中国不及德国同行的1/7。德国调查公司Photon Consulting的数据表明,生产同样一块太阳能电池,Q-Cells、Ersol等德国公司的成本大约1.01美元/瓦,而以无锡尚德为龙头的国内光伏企业成本最低只要0.35美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差,即使加上运费,中国厂家成本也要比德国同行低20%-30%。所以,从内部看,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政府、银行对产业的软、硬件及资本支持为国内的光伏企业节省了不少资金。

从外部来看,中国在欧盟反倾销诉讼中的关键点,是美国及欧洲等国家是否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在于,被认为实施了倾销行为的企业若其所在国已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则该企业可以轻松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允许出口生产商采用其国内价格和成本作为倾销与否的依据。

今年5月24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称,中国之所以被美裁定高额倾销税,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于是以“第三国”作生产成本参照,而美国选择的对象是泰国。据了解,泰国的晶硅电池产能只是兆瓦级别(1兆瓦=1000千瓦),中国的电池产能是20吉瓦(1吉瓦=1000兆瓦)以上,规模相差巨大,没有任何可比性。

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最大障碍。

寻求突破

几天前,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屋顶上,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建成。光线强烈的时候,每天能发电5万度,可供近5000家庭使用,武汉新城国际总工程师吴斌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人给武汉国博的“发电厂”算过一笔账,以设计运营时间为25年计,总共可发电2.4亿度,相当于1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用此设备,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500吨,减排二氧化碳8200吨,相当种植了1000万棵大树。

虽然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货量超过全球50%以上,但光伏电站装机量却不到全球5%。“国内光伏市场有近10GW的发电组件积压雪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并网发电。”南昌大学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表示。

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统一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然而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受不断变化的辐射和天气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电网系统面临技术、装备和管理上的许多额外投入。这既增加了电网企业管理负担和安全风险,也减少了其售电量,电网企业缺乏积极性。上网电价政策进展“并不理想”。

从2002年开始,在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形成了大规模的光伏产业链,太阳能电池以及组建厂犹如雨后春笋。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极度匮乏,如硅材料提纯的应用技术实现大规模量产,再如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国内外关键设备的差异较大,尤其是非晶硅生产线。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格局——严重依赖外部环境,受制于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尹伯成表示,“欧盟也好,美洲国家也好,敢于屡屡拿中国出口的产品‘开刀’,反映了我们自己也有‘软档’,而这‘软档’,就是产品自身的可替代性。”

低价,不可能永远成就中国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加大高精尖技术突破力度,高效开发利用,并培养企业的核心人员团队,才是根本的出路。

目前光伏系统整体造价的极具下降刺激到了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市场的需求。有数据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将增长12%左右。

中国光伏行业也正等待国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电网企业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配套,来加速启动国内市场,并通过理性的自由竞争,形成更为科学、更加合理的市场格局。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