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们开始搭准中国脉搏

2007-04-02 10:52:51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点击:1236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发现,要投资中国,仅仅有美元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博取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心,他们现在需要付出更多。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戴尔、AMD、意法半导体,以及一连串来自美国和欧洲的高科技公司。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这些技术类公司在中国的做法比以往激进了许多,之前那种因受限于其本土政府技术输出政策而采取的保守做法正在被摒弃。 

    他们敏感地注意到,中国政府对待外资的政策正在发生改变。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对外资质量的考量超过了对数量的需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出台后,国家发改委细化出了一份“利用外资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条就是“引导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这样的重要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要想继续在中国市场取得份额和成长优势,他们必须重新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中国战略。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中国销售产品、推广品牌以及进行少量基础投资,并因此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3月26日,英特尔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立300毫米晶圆厂。在这次投资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创纪录的巨大金额(虽然金额确实巨大,几乎达到22年来英特尔在中国累计投资13亿美元的两倍),而是英特尔在新工厂的选择上最终倾向于中国,并且提供了当前最主流的芯片组技术。 

    “这次的技术已经触及了美国政府允许对华出口的极限。”英特尔公司CEO保罗·欧德宁说,很多国家的二十多个城市都想得到这座新工厂,不过英特尔最终选择了中国大连。“大连晶圆厂将帮助中国形成完整的IT产业链,确立中国PC工业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 

    300毫米芯片是当今集成电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在这条生产线落户大连之前,英特尔在全球共有7个300毫米芯片生产厂,分别位于美国本土(5个)、爱尔兰和以色列。大连工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座晶圆工厂,也是中国第一条300毫米芯片生产线。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计算机芯片的努力。在中国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集成电路在重点发展的十几项技术中位列第一。但是一直以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种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和技术的政策。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跨国公司们开始自发地突破限制。因为他们发现,只有提供有更多“技术含量”的投资,才更能引起中国社会的好感。 

    2005年10月24日,AMD公司与国家科技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一份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授权谅解备忘录,成为当时中美半导体领域最高水平的技术转让。但仅仅一年半后,这个技术高度就被竞争对手英特尔刷新。 

    3月28日,在AMD公司一年一度的创新技术趋势大会上,该公司中国市场部门的一位发言人说,英特尔在中国建厂是件好事。她认为,正是由于AMD首先向中国政府示好,才会有竞争对手的进一步投入。而这些投入对中国的IT产业发展都有着巨大好处。 

    几乎同时,另外一家欧洲最大的芯片公司意法半导体也在3月28日宣布了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合作。他们将独家负责生产和制造中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据透露,在5年时间内,意法半导体将向该计算所提供3000万人民币的入门费用,未来每销售一个龙芯2E/2F芯片,还将向计算所缴纳不超过2美元的技术权利金(该数据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具体金额据信与未来量产规模有关)。 

    龙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系列芯片,被认为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及消费电子产品中。但中国的芯片业界一直担心,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上,这种国产芯片将无法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对手们同台竞争,并最终可能将突破停留在纸面上。现在意法半导体的介入正好解决了中国政府的心事。 

    从单纯的生意角度看,把龙芯推向世界也许并不容易,意法半导体也并不能从中获得太多利润。但如果以中国市场为主进行推广,并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作为生产和销售者的意法半导体也将获得自己的收益。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毫无疑问将赢得中国政府的巨大好感。 

    现在,意法半导体是中国半导体市场份额的第三名。但从1999年以来,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1%,远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行业的7%。意法半导体公司副总裁Gian Luca Bertino说,中国对该公司的未来极具价值。  

    一直以来,英特尔公司都把自己称为中国政府和产业的“合作伙伴”。现在,这种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调。他们把投资大连与中国政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联系起来,并且说自己是对政策“反应最及时、支持最得力的‘新外资’典范。” 

    1月26日,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份以戴尔公司为研究对象的报告。报告显示的数据令人震惊——戴尔公司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量超过了1400亿元,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4个人的就业与戴尔有关,平均每1000元的税收中有6元来自戴尔的供应商。这被报告制作者称之为“戴尔效应”。报告意在表明,除了直接采购,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还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无论在哪里做生意,总是要千方百计讨得当地政府的欢心,这是商业领域的基本逻辑之一。 

    在外资巨头频频向中国政府示好的背后,有一个明确的背景不容忽视。那就是通过二十多年几乎不计成本的积累,中国现在已经有了太多的外汇储备,对外来资本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同时,国内私营资本也在不断呼吁拥有与外国同行们相同的待遇。这让跨国公司们感到紧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英特尔本次大连建厂是中美近年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他对项目的希望是“不仅负责生产,(未来)把科技含量较高的研发、设计也纳入项目。”他说,“相信此项目将使英特尔在中国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效益。” 

    英特尔将大连工厂命名为68号(Fab 68),预计于2010年投产。保罗·欧德宁说,他知道这个数字在中国意味着繁荣发展,他希望这个吉祥的名字能为这家工厂带来幸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